?張承宗拘謹?shù)刈?,翠眉給他端上茶時,他連忙起身彎了彎腰,說聲“勞動姐姐了”。
翠眉對張承宗印象很好,抿嘴笑道:“你是客,妥妥坐著就是?!?br/>
張承宗又連忙坐下,雙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卻不想那茶水是剛泡的,燙了自己的嘴,他“嘶”了一聲,想到齊歡就坐在自己對面,生生忍住,憋紅了一張臉。
翠眉見狀,笑得捂了嘴,齊歡也滿臉微笑,倒是根本無心收拾什么行李、躲在里屋的簾子后邊偷聽的碧海,嫌棄得跺了跺腳,小聲罵道:“這家伙怎么不長長世面,什么時候都手忙腳亂的!”
以碧海的性子,根本就不會小聲說話,再加上屋子狹小,堂屋里的三個人全聽見了。
翠眉笑得肩膀都抖了起來,齊歡也輕笑出聲,張承宗更加感到不好意思,連脖子根都紅了,他本是個手長腳長的后生,這會兒卻整個人縮成一團,一副恨不得能藏在面前的茶盅后面的樣子。
他這樣子,倒讓翠眉和齊歡更加忍俊不禁。
最終還是齊歡厚道,為張承宗解了困,問道:“張小哥剛剛說的話,我知道了。這是你的意思,還是張管事的意思?”
張承宗紅著臉答道:“是我的意思,我父親……也愿意的!”
碧海再也忍耐不住,從里屋沖了出來,“可我卻不愿意!”
張承宗看到碧海粉面含嗔、杏腮帶怒,一張俏臉,又添了幾分嬌色,一頭烏油油的頭發(fā),挽了個纂兒。帶著兩朵絹花,一支小巧的銀簪,穿著蔥花綠的紗襖紗裙,像一盆剛抽出箭的蘭花,艷麗卻不失清秀,本就紅彤彤的臉又紅了一個層次,吞吞吐吐說道:“我父親不嫌棄你是丫頭出身……”
“你們還嫌棄我?”碧海瞪著一雙眼睛。蹬蹬蹬走到張承宗面前。叉著腰罵道,“姑娘我還嫌棄你們吶!早在兩個月前,你們不也和我一樣?如今贖了身。成了良民,兩個鼻孔都要翹上天了!我還真不稀罕!”
張承宗連忙擺手,“姑娘誤會了,我父親說。只要太太……”他連忙改口,“只要齊小娘子點頭。他會拿出姑娘的贖身銀的?!?br/>
說完就眼巴巴地看著齊歡。
齊歡卻看著碧海問道:“你可愿意?張家條件不錯,你跟了張小哥,是條不錯的出路?!?br/>
碧海嘴一撇,眼圈一下就紅了。再過一瞬,直接就哭出了聲,撲倒在齊歡腳邊。一邊哭,一邊嚷道:“奴婢做錯了什么。姑娘要把奴婢打發(fā)出去?不是說好了要帶著奴婢和翠眉姐姐還有瓣兒妹妹一起回家嗎?為什么要單單把奴婢丟在這濟南府!”
齊歡嘆口氣,對張承宗說:“張小哥,你看到了?不是我不放人,是我這丫頭,著實不愿意離開我啊。其實……我也不愿意離開她。雖然我們名為主仆,可感情卻比那親姐妹還要好呢……”
張承宗本來紅到脖子根的臉,又漸漸變得蒼白起來,他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好像在下什么決心。
碧海依舊在齊歡腳邊哭著,翠眉也收起了嘻皮笑臉的表情,站在一邊,變得神色凝重,而齊歡則只是嘆氣,想拉碧海起來,可碧海哭得傷心,怎么也不肯起。
氣氛正壓抑悲傷著,張承宗忽然站起來,握著拳大聲說道:“若是、若是我跟著姑娘去京城呢?姑娘也可以陪在齊娘子身邊,姑娘會不會答應(yīng)?”
張承宗此話一出,碧海的哭聲立刻就停止了。
她仿佛不相信般地看著張承宗,只見這瘦高的后生依舊滿臉通紅,但臉上卻顯出一片堅毅之色,顯然是經(jīng)過了劇烈的思想斗爭之后,下了決心。
張承宗繼續(xù)說道:“姑娘若是不想脫籍,我也愿意,只求姑娘成全我的一片心!”
這下連齊歡都難掩驚訝之色,心里暗嘆這張承宗竟然對碧海用情至深!
她有心湊成這對佳偶,就附身柔聲對碧海說道:“我看這張小哥真的對你一片真心,難得他肯拋下老父兄長,一心為你,你就答應(yīng)了吧。你今年也十六歲了,也大了。”
碧海紅著眼圈,默默地看了張承宗一眼,只見對方也一臉關(guān)切地望著自己,碧海的臉,忽然也成了一片紅綢。
其實碧海對張承宗,心里不是沒有意思的。她偶爾偷偷想過自己的姻緣,也拿張承宗比對過。張承宗老實木訥、沉默寡言,正好配她的伶牙俐齒。遠的不說,那趙家大叔和趙媽媽兩口子,不就是這樣搭配的嗎?趙媽媽嫁給趙大叔,也沒受過什么氣,而且趙媽媽是真心為趙大叔好,從來不差他一口熱飯,衣物也總是縫補漿洗得妥妥當(dāng)當(dāng)。她若是嫁了張承宗,后者包容她的急性子,她也必會一心對他。
只是碧海從未想過張承宗會說出跟著她一道去京城的話,她一直以為張家不會放這個小兒子出遠門的,所以就斷了與張承宗在一起的心思。
如今聽張承宗這樣說,碧海倒呆住了,心里亂紛紛的,忽然間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翠眉見狀,將碧海從地上拉起來,“好了好了,這么大人了,動不動就是哭,也是我們姑娘好性兒,容得你這樣胡鬧,還不趕緊跟我下去洗洗?!?br/>
碧海卻不懂翠眉的意思,還想說什么,翠眉連忙握了握碧海的手,小聲在她耳邊說:“你要是愿意,就趕緊跟我下去?!?br/>
碧海的臉,一瞬間紅了又紅,又看了張承宗一眼,這才低了頭,安靜地由著翠眉帶到里屋。
屋里只剩下了齊歡和張承宗,后者因為才剛碧海的那一眼,信心大增,口齒也比平時流利起來,飛快地對齊歡說:“小的不是胡言亂語。小的在來之前就想過碧海姑娘可能不愿意留下來,可是小的卻愿意跟碧海姑娘離開,也想見見世面!左右家里有大哥照料父親,少不得我這個小兒子要任性一回了!”
齊歡笑道:“既是這樣,最大的問題便解決了,我也不好阻攔你們。你放心,我不是慳吝無情之人。若把碧海許給你。我必會還她自由,讓她配得上你的身份。你們?nèi)チ司┏?,若是沒有生計。我也會將你們安排妥當(dāng)。”
張承宗大喜,連忙向齊歡行禮道謝。
齊歡很高興碧海有了好歸宿,從張承宗的一系列表現(xiàn)看來,這個后生是真心喜歡碧海的。碧海不會吃虧。
只是在高興之余,齊歡又有些黯然。若是碧海也出了府。她在國公府里,只剩下翠眉一個膀臂,行動多少有些不便……
其實說起來,翠眉也十八歲了。她一直不提出嫁的事,是不想讓她為難吧?回到國公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應(yīng)該張羅翠眉的婚事了。若是將翠眉也放出府,她在國公府。要耗到何時,才能再培養(yǎng)出兩個心腹丫頭來呢?
*****
因張承宗一力堅持,張德雖有些不情愿,但他寵愛小兒子,看小兒子又像活過來了似的,渾身都充滿干勁,再一想去了京城也能見一番世面,就隨他去了。
張承宗的大哥則比張德還要愿意兄弟遠行。只因張德偏心了弟弟這么多年,他這做哥哥的早就心里不平衡了,而且他馬上也要成親,若是娶回來的媳婦因為老公公偏心小叔子,鬧起了別扭,豈不是家宅不寧?弟弟既然有心離開家鄉(xiāng),他這個哥哥自當(dāng)鼎力支持。
所以張家從上到下,都應(yīng)允了張承宗上京一事。
只是碧海那邊,卻有些麻煩。
碧海怎么也不同意贖身。
她流著淚,真心實意地對齊歡說出了自己的擔(dān)憂:“我若是走了,姑娘在國公府里,只剩下翠眉姐姐和瓣兒。瓣兒還小,翠眉姐姐一個人,哪里能照顧周到?姑娘橫豎再留我?guī)啄?,我先與他訂了親,等姑娘有了歸宿,我再成親不遲?!?br/>
齊歡聽她一番話,忍不住也哭了起來,惹得翠眉也在一旁淚水漣漣。
碧海是個敢作敢當(dāng)、性格剛強的人,這番話,她沒有叫翠眉或齊歡傳達,直接對張承宗說了,還加上一句:“你若等得起我,就等我?guī)啄?,我必然感念你的大恩大德,成親后,一心一意對你好。若等不起我,我也謝你惦念我一場,你對我的一片心,等我來世再還給你?!?br/>
若不是男女授受不親,張承宗恨不得立時就捧起碧海的手,放在自己胸膛上,讓她感受自己的一片心意。
張承宗說:“我等你,多少年都等你?!?br/>
惹得碧海又哭了一場。
齊歡和翠眉聽說了張承宗的反應(yīng)之后,也灑了一番淚水。
因為張承宗這個不速之客,齊歡啟程的日子,向后拖了兩天。
好在崔夫人總是事事不放心,聽說齊歡那邊拖期,也算正中她下懷,她又把準(zhǔn)備的秋冬衣物拿出來好好清點了一番,又對崔佳說了一大長篇翻來覆去的車轱轆話,聽得崔小郎耳朵生繭,煩不勝煩。
本是打算令趙來寶去送信,因張承宗也要跟著去,齊歡忽然冒出個主意,有心讓這對剛訂了親的人好好親近一番,就說讓張承宗護著碧海先去,倒讓趙來寶和趙家的兩口子跟她一起同行。
碧海是國公府的家生子兒,也有辦法找到二門的人,將信遞到齊瑛手里,這一趟差她可以和心上人同行,自然是不會拒絕,而張承宗,簡直是歡喜異常。
齊歡擔(dān)心他們路上遇到危險,跟崔夫人要了劉大人的一張名帖,又叫他們進了河北地界就打出英國公府旗號,低頭趕路,不湊熱鬧。
張承宗一一應(yīng)允,碧海又穿得老成一些,揣了齊歡給的二十兩銀子,買了一輛騾車,提前一日踏上行程。
齊歡在張承宗和碧海離開的第三日早上才出發(fā),坐的是崔夫人提供的一輛翠幄騾車,車夫是知府家的,十幾年的老把式,趕車很有一套。趙來寶和趙家的也整了一輛騾車,拉著他們的家當(dāng)行李,趙來寶趕車,趙家的坐在車里。
齊歡和翠眉、瓣兒坐在車里面,小柿子坐在車廂后面,崔佳騎著一匹高頭大馬,帶著兩名小廝和一名長隨,四個人不緊不慢地跟在后面
這位崔小郎自被崔夫人親自送過來之后,礙著崔夫人面子,只和齊歡點點頭,算是打了招呼,然后就一句話也沒和齊歡說過。
齊歡也不理崔佳,只在騾車里和翠眉、瓣兒說笑取樂。
夏天炎熱,齊歡又不著急回家,一行人決定避開暑氣,每日申初(下午三點)啟程,到戌初(晚上七點)打尖住店,因有知府劉大人的帖子,走的是官道,住的是驛站,也是山東、河北兩地太平,一路未曾有事發(fā)生。
齊歡本以為崔佳跟了她幾日,必然會離開,自尋出路,最不濟也是跟她分道而行,但那崔佳雖然不和她說話,卻也不曾離去,每日騎著馬慢慢跟著,她歇息住店,他也停住不走,只是從來不和齊歡一起吃飯,照例一言不發(fā)。他那長隨途中倒向齊歡討過水,崔佳的兩個小廝和崔佳本人一樣,看到齊歡就眼睛朝天看,做出一副牛哄哄的樣子。
若是碧海在,必然會找那兩個小廝出氣,可是齊歡身邊第一等牙尖嘴利的人“雙宿雙飛”去了,留下翠眉是個老實穩(wěn)重的,瓣兒是個心大的吃貨,只有該動心眼子的時候才動,這種口舌之爭,小瓣兒才懶得理,齊歡就更不以為意了,翠眉和瓣兒有時候還會看看崔佳和小廝們,偶爾來個眼神交流,齊歡卻仿佛身邊根本沒有崔小郎這個人一般,看都不看他一眼。
這讓崔佳和那兩個小廝更加生氣,每天趕路時都在后邊罵罵咧咧、嘀嘀咕咕。
如此不緊不慢走了二十幾日,終于進了良鄉(xiāng)縣,下一個驛站是盧溝橋,然后就可以進京了。
齊歡之前一直躲在車里,連簾子都不帶掀一下,進了良鄉(xiāng)縣,她卻忽然來了精神,簾子掀開,從車窗里細致打量官道邊的田野。
麥子已經(jīng)割完,留在地里的大多是玉米高粱等農(nóng)作物,也有種花生大豆的,也有種新興作物番薯的,偶爾還會見到大片棉花田,鄉(xiāng)間景色倒比一片麥田時要豐富精彩。
此時已是傍晚時分,官道上走過來一位扛著鋤頭的老農(nóng),齊歡連忙令車夫停下騾車,讓瓣兒找出個盛湯的粗瓷花碗,倒了滿滿一碗茶,捧著遞到那老農(nóng)面前。
瓣兒口齒清晰地對那老農(nóng)說道:“我們家小姐見大爺農(nóng)忙歸來,不忍大爺辛苦,特意給大爺一碗涼茶,也好解解乏?!?br/>
農(nóng)家人心地樸實,見有人施善,那老農(nóng)感激不盡,連忙從脖子上拿下一條手巾擦了擦臉上的汗,接過那碗涼茶,道了聲謝,一飲而盡。
有了這碗茶,老農(nóng)和坐在騾車里的齊歡攀談起來。
齊歡隔著一道紗簾,問那老農(nóng):“這位大爺,您是自己種的地,還是佃的人家的地?”(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