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沒有全亮,吳大偉就已經(jīng)起了,專門燒了一大鍋熱水洗了個澡,還特意用皂粉把全身上下都抹了個遍,然后萬般鄭重的把久不曾梳的頭發(fā)梳理的整整齊齊,先用方巾裹了然后戴上一頂緞子面的文士冠。
經(jīng)過一番梳洗之后,吳大偉全身上下里里外外全都換上了簇新的衣物。
就算是在過年的時候,吳大偉也沒有穿的這么講究過,但是今日不同以往,一定要盛裝而出,因為今天是他這一輩子最神圣的時刻。
把家里那個有點缺心眼兒的婆娘和孩子們?nèi)己傲诉^來,然后在祖宗牌位面前焚上三柱香,讓全家人都跪在牌位面前,吳大偉面色凝重肅穆:“告吳家列祖列宗知,不肖子孫窮苦半生潦倒經(jīng)年,文不成而武不就,勉強混個衣食而已,實在辱沒了祖宗的顏面?!?br/> 說完這幾句開場白之后,年過半百的吳大偉突然就變得意氣風發(fā)起來,就好像剛剛金榜題名考中了狀元一般,臉上全都是神圣無比的表情:“我吳氏的這一支,上究六代也不曾出一個舉人。今日,我便要給祖宗增光長臉,后世子孫當時刻牢記今日,我吳家的榮耀自今日始!天子較軍,我為司儀,這般榮耀足以勝過狀元魁首,百年之后一定會青史留名,特告知列祖列宗?!?br/> 怪不得平日里連一雙新鞋都舍不得的吳大偉會如此的衣冠楚楚,原來真的有大事發(fā)生,而且是吳大偉這一輩子當中最榮耀最神圣的時刻。
崇禎皇帝殉國,太子殿下代替皇帝本人宣布毅勇軍成立。
毅勇軍就是大明朝的皇家親軍,受先皇遺詔而立,今天太子以及一眾文武大臣代表了整個大明朝廷行建軍之禮,而吳大偉則在這場空前盛大的儀式中擔任司儀一職。
吳大偉的文字功夫顯然很一般,要不然也不會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正經(jīng)的功名。
平日里他也就是在婚喪嫁娶紅白喜事當中唱個禮什么的,好歹能混一份幫閑的飯食。
今日卻為大明司儀,為天子唱禮,這份榮耀,絕對能讓他驕傲一百年。
狀元郎夠風光夠榮耀了,但每隔三年就有一個狀元郎誕生,實在沒有什么好稀奇的。
縱觀史書,能為天子司大禮的文士屈指可數(shù),更何況吳大偉不過是一介寒儒,就能站在天子之前掌禮,這份風光和體面絕對勝過狀元公。
滿懷神圣莊嚴的心思,早早起來沐浴更衣焚燒告祖之后,吳大偉出了家門大步流星的來到了校場,也就是以前的打谷場。
這個時節(jié)的凌晨時分還是有些清冽,但吳大偉卻一點都不覺得冷,反而胸中血沸腦袋里升騰著一股灼烈的熱浪。
漸漸的,周遭的人多了起來。到了辰時前后,旭日高照,吳大偉期盼以及的成軍時刻到了。
校場上旌旗蔽日,兩千多名兵士已然齊集,一柄柄大扎槍映著初升的朝陽,閃耀著熠熠寒光,滿眼都黑色的軍服。
毅勇軍沿用了民團時代的建制,以五五為數(shù),只是稍加完善而已。五人一伍,五伍一旗,五旗一隊。
算上隊長的直屬小旗,每個隊有一百五十人,這是毅勇軍的基本作戰(zhàn)單位。
每五隊為一營,各營不再另設直屬隊。除了數(shù)量不大的弓箭營和只有不到兩百人的騎兵隊之外,毅勇軍下設三個營。
要是全都算上的話,戰(zhàn)兵數(shù)量達到了兩千七百人之多,真正可以直接上戰(zhàn)場廝殺的有兩千一二百之多。
金風碩氣,還有千百健卒的騰騰殺氣,硬生生的攪動起一股剛烈之意。
兩千多手持大扎槍的士兵全都穿著黑色軍服肅然而立,分列兩旁的騎兵和刀盾兵雖然人數(shù)不多,卻全都用巴掌寬的黑色皮帶把腰身殺的細細,說不出的威風殺氣。
當初八灣河一役,擊斃清酋黃臺吉,不久之前又從崩壞的京城中把太子等人拯救出來,這份功業(yè)和戰(zhàn)績足以讓每個士卒都為之驕傲。
尤其是現(xiàn)在,奉先皇遺詔成軍,由太子代替崇禎皇帝拜軍拜旗,更是人生當中最神圣最自豪的時刻。
皇帝,多么神圣的字眼兒,多么尊崇的身份,代表著九州萬方,代表著天下至尊。
普通的老百姓幾輩子都很難見到皇帝的真容,更別提給皇帝磕頭行禮了。
百姓只能給皇帝行禮,而且要行大禮,但這并非絕對,在某些特殊的情形當中,形勢會完全逆轉(zhuǎn)過來,老百姓也可以受皇帝的禮,而且是大禮。
只要能成為皇帝的老師,也就是人們說的天子師,就有資格受皇帝的師禮,但那是在君臣之禮以后,先由天子師給皇帝行禮,然后皇帝才會回師禮,這是遵循天地君親師的次序。
但絕大多數(shù)皇帝早在登基之前就已經(jīng)有老師了,所以接受皇帝行師禮的機會在歷史上極其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