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性靈術(shù),靈彈術(shù)、靈力震蕩、化龍術(shù),兩門防御性的靈術(shù),靈盾術(shù)、靈罩術(shù)?!?br/>
“還有一門我也不知道來歷的靈術(shù),名字……好像是叫做……靈彈連珠術(shù)吧?!?br/>
“哦……原來那門失傳了的靈術(shù)在這里……”
閻鴟自言自語,不時用后蹄撓撓下腹,一副漫不經(jīng)心的樣子。
崔封聽得直咽唾沫,顧不得再聽閻鴟絮絮叨叨,有些惱怒地出聲打斷道:“這么說來,以前你是欺騙我的了?”
“倒也不是,我記性有些差……”閻鴟擠出一個人畜無害的笑容,答道。
崔封無可奈何,他不知為何閻鴟先前不愿傳授自己靈術(shù),他也不欲再去追究,畢竟他有求于人。
于是,他只得換上一副鄭重的樣子,道:“原來如此,看起來,先前還是我心胸狹隘了!閻鴟大哥,希望你既往不咎,傳我?guī)组T靈術(shù),打破我當前的修煉僵局?!?br/>
閻鴟不斷搖動著后臀上的尾巴,有氣無力地說道:“即便你掌握了靈術(shù),修煉速度也不見得能快多少。還有,貪多嚼不爛,這任意一門靈術(shù),都是經(jīng)過歲月的淬煉,所沉淀下來的精華,可不是東籬宗這種門派的靈術(shù),能比得上的?!?br/>
崔封心中一動,他看得出,閻鴟不再對靈術(shù)之事守口如瓶,當即問道:“你能否給我多講講有關于靈術(shù)的知識。”
閻鴟并未拒絕,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起修真界對靈術(shù)的認知。
靈術(shù),乃是古人根據(jù)斗轉(zhuǎn)星移、天地大勢、四季節(jié)律等種種自然造化,所推衍出的一系列馭使靈力的方式。
據(jù)傳,世間第一門靈術(shù),便是一位蠻荒時期的先賢,目睹了獅子撲兔的姿態(tài),而編化出來的。
之后,歷經(jīng)無數(shù)大能研修,終于是能將虛無縹緲的靈術(shù),記載于實物之上,以此薪火相傳,讓人族子孫繼承。
傳承至今,最為常見的記載靈術(shù)之物,便是一種名為“岱玉石”的奇物。它烙印下一門靈術(shù)后,只要修士以神識浸入其中,便能領會到這門靈術(shù)的要義。當然,能否理解透徹、掌握于心,那就是兩說了。
談到靈術(shù),就不得不提到心法。心法的傳承,則更為玄奇,一般需要“聚勢”。就像東籬宗傳功閣第一層的地面之上,雕刻著一幅玄奧的圖案,這就是一種聚勢的陣法,匯聚天地中的冥冥“大道之意”,交織出專屬的運轉(zhuǎn)神識之法。
而在山川茂林、荒原野外,也有不少這種聚勢之地,所衍生的心法,也大多是一些不入流的下品上荒階心法,深受那些散修的追捧。
當然,在修真界中,也流傳著不少布置聚勢之地的方法。這一方面,閻鴟并未深談,只是一筆帶過。
一番交談,從靈術(shù)心法的起源、傳承方式、品階分類,到修士不同階段所能掌握的心法靈術(shù)的極限品階,閻鴟給崔封進行了詳盡的講解。
灌輸了許多關于靈術(shù)心法的知識后,崔封受益匪淺,對閻鴟的不快,也盡皆煙消云散了。
“如此說來,我能掌握幾門靈術(shù)呢?”崔封聽完后,為了對自身的實力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于是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