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年初一開始,穆柯寨上下就忙開了,練兵,造武器,構工事等等。而穆羽也借給宋軍送野味聯(lián)絡感情的時候,委婉的透露了情報。三關大帥楊延昭手下的宋軍當然也不是吃干飯的,穆羽的情報結合遼軍的頻繁調(diào)動,讓楊延昭明白:遼軍休養(yǎng)了兩年,又準備大動干戈了。只是楊延昭不明白,穆羽的情報是遼軍向保州進攻,而探馬偵查的消息怎么是遼軍往雁門關集結呢?
這天夜里,楊延昭帶了兒子楊宗保和孟良焦贊二將,留下關勝守城,悄悄出城往遼軍的陣地上奔去。作為一個世代與遼軍成斗的戰(zhàn)士,楊延昭明白,百聞不如一見。只有親自掌握了第一手資料,自己才能對成場作出正確的判斷。離遼軍大營還有二三十里的時侯,楊延昭一行策馬奔上了旁邊的小山,快到山頂,荊棘密布馬不能行,眾人下馬,徒步登山從雜草叢中登上了山頂。此時,夜色如墨,彎月清冷。借著微弱的月光,楊延昭手搭涼蓬向遼營觀望。
遼軍中沒有太大的動靜,只有偶爾傳來的馬嘶聲證明這個軍營的存在。過了許久,只見遼軍的后營門打開了,一隊隊披甲的遼軍騎兵從營中緩緩開出。沒有火把,只有微弱的月光照射在那閃著寒光的兵器上,發(fā)出點點亮光。楊延昭在心里默默的記著,好長時間,遼軍才緩緩地走盡,營門又悄然關閉了。又等了一會兒,見沒有動靜,楊延昭才從山上下來,默默的回返城中。第二天,探子又來報,遼軍人馬又集結到關外的營中,一連幾天都是切此。楊延昭站在城頭望著遼營笑了,他知道,穆羽的情報很對。遼軍白天調(diào)進營中,夜晚則悄悄出發(fā),極有可能去往保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