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張士誠帶著手下大將呂珍,常遇春,潘元明,藍玉四人和一萬八千義軍援軍趕到與高郵城隔水相臨的樊良湖畔。
義軍憑借著水師的優(yōu)勢,在湖岸和湖中的島群建立了臨時水寨,以用于提防元軍的突襲。
等到派出的第一批斥候回來的時候,給張士誠帶來了一好一壞兩個消息。
好消息是因為新軍建立匆忙,大多為臨時招募,雖然沒有壞習氣,比盛昭,月闊察兒之流好,但也稱不上強大,更為重要的是因為大多數(shù)新軍為漢人,所以幾乎沒有騎兵。
這對向來以騎兵沖鋒為殺手锏的元軍來說是致命的缺陷。
壞消息是這支元軍新軍同樣裝配了鐵炮,而且數(shù)量更多,威力更強。
當義軍的二十八門黑森森的炮口對準元軍陣營時,元軍的四十門鐵炮也同樣虎視眈眈。
戰(zhàn)斗一觸即發(fā)!
元軍和義軍靠的越來越近,元軍由一排長矛手壓陣,近萬刀斧手在后排等待,四十門鐵炮則擺在最后。
雖說察罕帖木兒擅長治兵,比大部分元廷將領都更加明智,但在他的心目中還是對祖?zhèn)鞯睦麆澋陡有湃危徽J為火器能決定戰(zhàn)役的勝負。
對于他來說,那四十門鐵炮更像是對敵人的威懾。
而義軍則擺出了截然不同的陣型。
呂珍帶著最精銳的一千人拿著繳獲來的鐵盾擺成山陣護衛(wèi)在前方,隨后就是那二十八門火炮和張士誠本人。之后才是大隊兵馬。
來自北方的冷風從樊良湖面刮過,但此時的戰(zhàn)場內(nèi),每一個人都熱血沸騰。
代表眾星捧月,蒙古人為尊的九陽旗插在元軍中央,代表人與天作斗爭,以小搏大,頑強不屈的日月同輝旗在義軍上空獵獵作響。
“咚!咚!咚!”戰(zhàn)鼓緩緩敲響,兩軍都異常謹慎,沒有隨意變化陣型。
呂珍大喝一聲,一千義軍精銳扎起了馬步,穩(wěn)如泰山。
一千步,八百步,七百步……
張士誠望著多于己方近一倍的元軍,手心和腦門上不由得沁出了汗。
他連忙用衣服抹了抹手,在心里默默計算鐵炮射程。
到了,該到了。
“開炮!”張士誠令旗一揮,先發(fā)制人。
所有火炮齊射,二十八枚通紅的鐵球夾帶著硝石和硫磺被投射到元軍的陣營中。站在前排的元軍頓時人仰馬翻,慘叫不已。
“什么!”正在數(shù)著步數(shù)的察罕帖木兒望著炮彈映入他的眼中。
緊接著,前排軍士慌亂的慘叫聲傳出,他無比驚訝地看著眼前發(fā)生的一切。
在察罕帖木兒的設想中,兩軍應該先進行弓弩的對射啊!先開火炮是什么打法?
“開炮!開炮!”他見先開火炮威力不小,連想都沒想便下意識地命令道。
后排的元軍聽到主帥的命令,二話不說立即點火開炮。
那威力極大的炮彈在飛躍了一千步后,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芈湓诹饲芭旁姷念^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