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前的塵埃掃了又覆,誦經(jīng)聲歇了又來。他低吟佛理,心如止水。
????“大師,我終于學(xué)會秀鴛鴦了!”
????“……”
????“大師,我背大悲咒給你聽!”
????“……”
????“寺廟的路我比綢莊還熟呢!”
????“……”
????“大師……”
????“嗯?”
????她紅衣似火,艷若桃花。
????“我要嫁人了。”
????……不知何故,佛珠散了一地。
????“阿彌陀佛。”
????這就是這一次的題目。有沒有覺得很眼熟?反正朱子清對這段話太熟悉了。前世出自劍三的一個典故,他看了不下五十遍。雖然前幾句話有了小變動,可大體還是差不多的。
????沒想到穿越到這個世界依然能看到這個故事,真的是太巧合了。如果不是前幾句有所變動,他都差點以為遇到‘同行’了。
????就是不知道出題人是自己編的,還是從其他地方借鑒的。不過現(xiàn)在不探究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是解題要緊。
????這個題其實很好破,可以從愛情著手,也可以從身份差異著手,也可以兩者兼有?傊@樣開放式的命題,破題都不難。難就難在寫出水平。
????朱子清準備如何破題?他不需要破題。在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他就笑了。前世和‘花和尚’有關(guān)的詩詞文章有很多,但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必然是倉央嘉措的‘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首詩實在是太出名了,只要不是文盲都知道。尤其是最后四句,更是家喻戶曉。在看到這個典故的時候,朱子清就覺得這首詩和這個故事簡直是絕配。為此他還專門去網(wǎng)上搜索了這首詩的全文。
????當時純粹是閑得無聊,沒想到這個世界居然用上了。這還真是意外之喜。想到了搬運的文章,朱子清沒有磨蹭,提筆‘唰唰唰’的就寫了起來。
????美人不是母胎生,應(yīng)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
????……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誤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全詩十八行,每行十四個字,共二百五十二個字。以朱子清現(xiàn)在的書寫速度也只需要幾分鐘就寫完了。
????寫完之后,朱子清忍不住再次感慨。倉央嘉措真不愧一代情僧,不愧一代文豪。每每讀到這首詩都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觸。感嘆世事無常,感慨事無完美,嘆息選擇太讓人心碎。
????悲春傷秋了好一會,朱子清才看著空空如也的標題,又頭疼了。倉央嘉措有一個很坑爹的地方,他的詩詞很多都沒有標題,就包括這一首。
????很多人翻譯的時候為了方便,就把最后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當作這首詩的名字。這是文壇一個慣用的手段。古詩詞很多都是沒有名字的,為了便于記憶一般都會選取詩中最優(yōu)美的句子當作標題。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最大程度的尊重原作者。而且后人添加的標題都會帶著濃重的個人理解,會影響其他人對原作者意圖的解讀。
????可是在讀這首詩的時候,朱子清總覺得這樣做有些違和。他覺得用這一句詩代表整詩有些片面。當然,并不是說他反對這種方法。大家這樣做的目的也只是為了方便,沒有其他意思。
????前世他是一無名小卒,不能改變什么?稍谶@個世界,自己就是這首詩的原作者。既然不喜歡,就一定要改正過來。
????而且原作者已經(jīng)去世很久了,就算不寫標題大家也拿他沒辦法。如果他敢不寫名字,過幾天肯定要被人追問。搞不好就會出現(xiàn)‘作者自己都想不起合適名字’的話題出來。
????做決定的時候很簡單,拍拍腦門就行。可踐行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困難重重。就比如現(xiàn)在,朱子清就撓頭了。憑他的水平,還不足以給這樣經(jīng)典的詩作起名字。
????左思右想之下都沒有想到合適的,最后不得不求助于腦海里的記憶。翻找了一番,最后不得不接受一件現(xiàn)實,沒有任何一個名字能配得上這首詩。
????不是沒有好名字,而是任何一個名字放到這首詩上,他都覺得不合適。此時,他才明白,為什么大家不給那些無題詩配一個名字,而是從作品里選最經(jīng)典的句子當作名字的原因了。
????無題詩?朱子清心中一動。想到了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他的作品很多都沒有名字。后人為了便于記憶,直接就冠以‘無題’二字,也絲毫不影響大家的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