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松出來的地全部種上菜,蘇月仍無睡意,于是再次掄起了镢頭,直到累趴……
第二天早上醒來已經日上三竿,蘇月吃著老爸親手做的不那么好吃的飯菜,忍不住笑了又笑。
今天家里的牛車被趕集的鄉(xiāng)親借走了,蘇青山爺倆只好放棄繼續(xù)上山砍柴的計劃,轉戰(zhàn)屋后的圍院。
小石村每一家的屋后都有一個石墻圍院,一分多地的樣子,是私人所有的自留地,大多用來種菜和喂養(yǎng)牲畜。
蘇月家的圍院和大部分人家一樣,被竹籬和石墻錯落有致的分成了好幾部分:菜地、雞籠、豬圈、茅房。
他們家每年都會養(yǎng)幾頭豬,今年那兩頭秋收的時候已經處理了:一頭交了任務豬,一頭宰掉了。
空著的豬圈現(xiàn)在成了家里幾只土雞的游樂場所。
雖然是萬物凋零的冬季,菜園里的冬季蔬菜仍然郁郁蔥蔥,展現(xiàn)著生命的綠色。
蘇月吃過早飯陪孩子們玩了一會,便來到圍院幫忙。
可惜修葺石墻的力氣活她幫不上忙,只好拿起鋤頭給菜地鋤草松土。
其實蘇月醉翁之意不在酒,她是想移栽點菜苗進空間。
她一直遺憾家里冬季蔬菜的種子都用完了,卻忘了,菜是可以移栽的。
原諒她今天才想到。
蘇月一邊鋤草,一邊尋找菜地里的幼苗、弱苗和夾根苗。
因為她要的不多,很快就志得意滿了。
稀植的菜薹、萵苣、白蘿卜每樣找到四五根,密植的菠菜、蒜苗和紅蘿卜則盡興的扯了一大捧。
將菜苗移栽好后,蘇月開始給孩子們做衣服。
孩子們都只有貼身穿的里衣。她得趕緊給他們做些換洗的。
小軒和小丫頭小雪的身體情況都還不錯,蘇月很滿意。
蘇雪是蘇月給小丫頭取的名字,小雪是昵稱。
凌軒沿用了前世的名字蘇軒,不過蘇軒這個名字前世是蘇東明取的,這一世卻是從蘇月嘴里說出來……
其實蘇月有心給凌軒換一個名字,必竟凌軒前世腿有微恙,但想到凌軒曾說很喜歡他自己的名字,也就算了。
蘇月原以為鄉(xiāng)親們都在忙著籌集物質抵御雪災,沒有閑心想別的,誰知中午的時候,家里來了一位特別的客人——柳媒婆。
她是來給蘇月做媒的。
蘇月、蘇梅和戚玲是小石村公認的三大美女。她們性格迥異,有一點卻出奇一致:很少有人上門提親。
之所以如此不是因為她們美的讓人自慚形穢,不敢高攀。而是因為她們每一家情況都有些與眾不同。
三人中戚玲年紀最長,她身材高挑,容顏端麗,穩(wěn)重能干。村里誰都知道她嫁人后會是標準的賢妻一枚。可惜這樣的妙人家庭成分不好,很少有人敢與她家結親。
也有些自身條件較差的,差柳媒婆上過門,不過都被戚玲的父母婉拒了。
其實戚家也沒錯,那么個女菩薩一樣的好女子,怎么能亂許人家?
戚玲的婚事總而言之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不過還好,現(xiàn)在晚婚的人多,她的婚事還可以拖一拖……再拖一拖。
蘇梅一家倒是歷代貧民。但她的情況比戚玲更糟——她的父母是人人厭惡的極品:父親蘇平貴是個不務正業(yè)的懶漢,母親王大賴子更是難纏的滾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