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拔新兵的工作如火如荼地在進行中。
自從上次武植在礬樓請客吃飯后,燕勝、李廷玉更是熱情高漲,柳權也主動參與到其中,加之林沖、王進等赤衛(wèi)營官兵的協(xié)助,新兵選拔工作開展得尤為順利。而且華夏軍新軍大營的建造工作也進展順利。
數日后,在過年前,新兵選拔工作終于順利完成了。之所以能順利地完成選拔,是因為圣旨中規(guī)定華夏軍的軍餉等同于上四軍的軍餉并且保證足額發(fā)放,眾位禁軍官兵就是沖著這條新規(guī)也沖著赤衛(wèi)營的大名而踴躍報名參加華夏軍。以前發(fā)軍餉時,他們都要被上司巧立名目克扣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左右!但他們都是敢怒不敢言。
華夏軍新軍大營這時也已經建造好了,原赤衛(wèi)營的官兵就從天武軍大營搬了出來,率領眾新兵駐扎到華夏軍新軍大營里。
數十日里,共選拔出了年輕力壯能吃苦耐勞的新兵近三萬人,加上赤衛(wèi)營,華夏軍總共編制有三萬一千余人左右,分成一個軍,三個師,九個旅,二十七個團,八十一個營,二百四十三個連,七百二十九個排,二千一百八十七個班,其中第一和第二師各編制一萬零五百余人,第三師編制一萬余人。赤衛(wèi)營眾將士都提一級錄用,按品級高低在旅、團、營、連、排中擔任正副職,不夠數的正副職則分別從在京的眾禁軍將官中和新選拔的眾將官中提一級擇優(yōu)錄用。
在燕勝把旅團營連排正副職的選拔名單遞交給朝廷后,不出三日,趙煦就批復了下來,只改動了幾個位置,華夏軍的各級領導編制就這樣給定了下來。被提級錄用的眾將官都是歡欣雀躍,對武植感激涕零。班級的班長則直接從選拔的新兵中按品級能力擇優(yōu)任命,不用上報朝廷。
索超、厲鎮(zhèn)國和司方國三人也如愿以償分別擔任了華夏軍第一師第一、二、三團的團長職務,如此年輕的團職,讓眾人皆驚,卻也心悅誠服。
在組建華夏軍的過程中,武植就花了好幾夜功夫,編寫了一套規(guī)章制度和一本訓練的手冊,在規(guī)章制度中,他把后世軍隊中的紀律、內務、獎懲、操練等內容都涵蓋在內。而在訓練手冊中,他把后世軍事訓練中隊列、出操、越野拉練、體能、單兵戰(zhàn)術和團隊戰(zhàn)術、擒拿等訓練科目都一一寫了下來,洋洋灑灑近萬字。經過修改潤色后,武植拿給柳權安排人員謄錄,編成冊子,蓋上軍部的印信,分發(fā)到每個原赤衛(wèi)營官兵的手里,要求每個官兵都要認真學習,并下令以后華夏軍的管理和訓練都要照此進行,違抗命令者以軍法處置。柳權、燕勝和李廷玉也人手一份,三人看著這兩份冊子,心中充滿了好奇,里面有很多的管理和訓練內容,他們都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華夏軍組建完成后,武植又要求柳權安排人員謄錄了足夠的冊數,分發(fā)到其他選拔出來的眾位將官手中,也要求他們認真學習與體會,遵照施行。
同時,待華夏軍組建完成后,武植趁著除夕夜到來之前,把排以上的各級正副職和其他在京的后勤保障部正副職都召集在一起(參謀部的人員都還沒有到位),在寬大的新軍廣場開了個動員大會,把組建華夏軍的思想、目標、管理措施、獎懲條例以及訓練規(guī)則和方法都進行了詳細說明,要求大家一定要認真學習,積極參與討論和補充,即刻起就開始進行有效的管理,待過年后就開始進行系統(tǒng)的訓練。眾人聽罷很是好奇,也甚是期待。
在動員大會上,武植還特別說明,華夏軍的軍餉等同上等禁軍,也就是說普通士兵的軍餉跟上四軍禁衛(wèi)的軍餉一樣,除了每人每個月一貫錢的軍俸,軍糧、衣物補助、特支錢、雪寒錢等各項補助都等同于上等禁衛(wèi),而且都要足額發(fā)放,各級長官都不能從中克扣,違者重罰。而班長(即以前的隊正,每個班只設一個頭,即班長)的軍俸,武植定為每人每月一貫半錢,每人每月再加半貫錢。排以上的正副職和眾參謀、后勤保障人員都是由從九品以上的武官擔任,除了領朝廷的俸祿之外,武植規(guī)定每人每月再加一貫錢,超支的部分就由他來填補。
眾將官一聽,歡欣之余不禁嚇了一跳,照此計算,華夏軍每個月超支的軍餉會超過三千三百多貫錢,一年超支將近四萬貫錢!這對很多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巨款,他們的統(tǒng)帥就這樣承擔下來了?這得有多大的實力和魄力才行??!
與會的眾將官看著武植就像看到怪物般,覺得不可思議,他們還真的沒有碰到過如此往外貼錢的上司和統(tǒng)帥呢!瞬時間,眾人心里頭是敬畏交加,五體投地,由衷地拜服在武植的人格魅力之下了。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武植的狀元系列酒生意一天就可以進賬七千一百多貫錢,六天的收入就可以填補華夏軍一年的軍餉開支,他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在華夏軍中樹立起絕對的權威,希望華夏軍眾位將士都能服從他的命令,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同時,在動員大會上,武植宣布聘請周桐作為華夏軍的武術總教頭,負責教習華夏軍士兵格斗和擒拿術,旨在提高華夏軍士兵的單兵作戰(zhàn)能力。
在新軍動員大會召開過后,武植當天就給華夏軍全軍官兵預發(fā)了一個月的軍餉。眾位新軍官兵拿到了足額的新軍餉,個個都喜笑顏開。朝廷還沒有發(fā)下軍餉,武植就自掏腰包先行墊支了!這一豪橫的舉動,讓知曉內情的燕勝、李廷玉、曾寬、章振和梁焯等人瞠目結舌,震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