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一個《弟子規(guī)》!”
董知府翻看著手中的薄薄書冊,臉上愁容盡去,讀完《弟子規(guī)》全篇,忍不住出聲贊嘆道。
“《弟子規(guī)》?”
靜立在堂下的一人,抬頭望了望董知府,臉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卻不知什么事情讓董大人如此開心,那《弟子規(guī)》,又是何物?
“馮教授,這《弟子規(guī)》,你也看看吧?!笨闯隽颂孟轮说囊苫?,董知府將那書冊合上,遞了過去。
那被成為馮教授的男子,雙手接過書冊,滿心疑竇,視線投上去時,看到封面上娟秀的《弟子規(guī)》三個小字。
抬頭看了董知府一眼,這才翻開第一頁,通篇只有千余字,馮教授卻看的很慢,逐漸的,他的臉色也由平靜變的激動起來。
“董大人,這,這《弟子規(guī)》,究竟是何人所著?”馮教授抬頭看著董知府,神色震動,“這三字韻文,通俗易懂,宣揚的正是孝悌誠信,行仁守禮,實乃是啟蒙養(yǎng)正,教化子弟的絕佳之作!”
作為府學(xué)教授,一府學(xué)官之首,他的職責便是教化與訓(xùn)導(dǎo),說起來,他比起董知府,更要懂得這《弟子規(guī)》的意義。
“恭喜大人,有了這一篇《弟子規(guī)》,大人便不用再擔心教化之績了?!瘪T教授很快便想通了其中的關(guān)節(jié),對董知府抱拳說道。
董知府面臨的難處他當然是懂得,如果將這一篇《弟子規(guī)》呈上去,這一年在教化上的不足就可以彌補了。
“聽說此文是一位本府一位秀才所作,本官倒是托了他的福??!”董知府顯然心情不錯,再也不復(fù)之前的煩惱之色。
那王府的管事將此文送來的時候,已經(jīng)告知過他,這《弟子規(guī)》并非那女先生所作,而是出自一名叫做李易的年輕人。
董知府當即便派人去查了那書生的底細,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確認他是不是慶安府人士,若是別的地方早已有這《弟子規(guī)》出現(xiàn),他豈不是白高興一場?
所幸那李易并未讓他失望,有秀才功名在身,正是他治下慶安府人士。
董知府已經(jīng)將這個名字記在心中,若是他日后中了舉人,倒是可以對他照拂一二,向吏部舉薦舉薦,讓他補個實缺。
“還是大人教導(dǎo)有方?!瘪T教授很適時的拍了一個馬屁。
若是這《弟子規(guī)》能夠推行,到時候教化之功肯定還是要落到董知府頭上。
董知府卻像是想起了什么,搖了搖頭說道:“只是那叫李易的秀才,卻有些不思進取,不將心思放在讀書上,早日考取舉人功名,竟在府城開起了店鋪,好好的讀書人不做做什么商人,若不是讓人去查證過,本官還真不信這《弟子規(guī)》是他所著。”
“李易?”
那馮教授聞言一愣,有些疑惑的問道:“可是那《鵲橋仙》和《水調(diào)歌頭》的李易?”
“馮教授也知道此人?”董知府眉頭一挑,開口問道。
“下官知道的李易,是那寫出《鵲橋仙》和《水調(diào)歌頭》,詩才無雙,被老學(xué)政大人稱為“景國第一才子”的李易,不知與大人說的是不是同一人?!瘪T教授想了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