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劉玄又從脖子上,取下一個玉玨,交到對方手上:“這是在下身份證明,倒時閣下只需將此物交給玄德公便是!”
這是他,唯一能夠此行北上所帶之物,也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宗室身份的證據(jù)之一。
男子眼中帶著疑惑,心道:“有道是:‘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y不成此人真是劉使君使者?
不對,如果是劉使君使者,怎會來到北方?定然是此獠欺君子以方?!?br/> 劉玄一番話讓男子,堅(jiān)定不移的觀點(diǎn),松移了,看著劉玄這幅模樣,不像是在騙他。
可轉(zhuǎn)念一想,就否定這些想法。
劉備和曹操現(xiàn)在不共戴天,怎么也不可能會,派遣使者,還被曹操的將士護(hù)送。
見到劉玄從脖子上,取出一串東西,男子防備之心,絲毫未見減少,小心翼翼的將玉玨拿到手上,仔細(xì)觀察了一番。
玉玨乃呈圓形,直徑寸余,圓潤無暇,光彩奪目,精雕細(xì)琢的龍紋伏于玉石,一看就知此物價值連城,且紋絡(luò)之間,有許些黑點(diǎn)油脂,想來必是年陳久遠(yuǎn)之物。
背面有用小篆刻著“三子、太原王、參”幾個蠅頭小字。
這枚玉玨正是漢孝文帝劉恒,在當(dāng)初劉玄先祖劉參,受封太原王之時所賜。
故而劉家歷代一直傳承至今,哪怕再窮之時,也沒有拿出去變賣。
一是先祖遺留之物,出于孝道,不敢拿出去變賣;二則是,因?yàn)榛始抑?,即使宗室互相之間買賣,也不見得能夠走脫出去。
此物玉玨雖然屬于絕佳美玉,可是忌諱太多,容易引火上身,平常人自然更加不想,因收藏一塊玉石,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男子尋常百姓一個,哪里知道此物為何,遂疑惑說道:“此為何物?”
劉玄一遍捂著,因撕裂正在淌血的傷口道:“此乃太宗孝文皇帝,賜先祖代孝王參之物,閣下送至玄德公手上,他自然知曉!”
感覺被人愚弄的男子,勃然大怒:“你敢誆我?這玉玨分明是太原王,你當(dāng)我不識字不成?”
時下雖尚漢隸居多,但并非不用小篆。
一般朝廷公文、印信等都會使用小篆或漢篆,證明他的不同之處,王室也使用頗多。
劉玄微微頷首:“閣下有所不知,在下先祖曾為太宗孝文皇帝,首封太原王,后轉(zhuǎn)封代王!”
劉參不像劉濞、劉安等人,因?yàn)轸[出了事情,所以人盡皆知。
劉參如同漢家其他藩王一般,在整個漢朝沒啥大新聞,所以幾乎都很少有所提及。
如今過去數(shù)百年,又是書籍極度匱乏的漢代,男子不知道劉參的事情,實(shí)屬常理之中。
“哦!”男子握著玉玨陷入沉思,緩緩點(diǎn)頭。
經(jīng)過劉玄提醒,他的確記起來,漢初好像有那么幾回遷動爵位、封地的事情。
劉玄眼神一凝,見對方陷入沉思之時,一舉偏開脖子,棲身上前,空手奪白刃,反制男子一招。
男子一個不備,面對著突然劉玄突然襲擊,連忙倉皇應(yīng)對,與劉玄陷入相互爭奪刀刃之戰(zhàn)。
男子終歸是,一步慢,步步慢,劉玄忍著因?yàn)閯幼鞣忍?,屁股傷口撕裂的劇痛,雙方奮力旋轉(zhuǎn)。
男子吃痛之后,立即松開雙手退后數(shù)步,將戰(zhàn)局拉開,免得貼身太近容易被劉玄所傷。
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
劉玄見一招得利,持刀向前連砍數(shù)刀,凌亂運(yùn)刀軌跡,在寒風(fēng)中揮舞作響,一如荊軻刺秦般一往無前。
男子當(dāng)然也非草包之輩,見劉玄倚仗刀刃便利,持刀狂劈過來,連連后退數(shù)步之后,一個屈身躲避劉玄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