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兩側城墻的魏軍數量不斷增多。
簡單整隊,魏軍朝著漢軍控制的北門城樓發(fā)起沖擊。
在之前的作戰(zhàn)中,魏軍被漢軍弩箭壓制,將士傷亡極大,因此丟失城樓。
在這次反攻中,為了減少漢軍的殺傷,魏軍進行了簡單防護,沖在最前方將士將士舉著盾牌甚至木板遮蔽流矢。
城上城下的魏軍幾乎同一時間開始行動,魏軍城中主力朝著北門內的漢軍陣地發(fā)起沖擊。
城樓上的漢軍自身難保,無暇顧及城下的友軍。
軍中不斷響起呵斥聲,在伍長的號令中,邱勝調轉方向,弩箭指向城頭沖鋒的魏軍士兵。
弩箭破空聲不斷響起。
街亭小城城墻并不寬,漢軍平射命中率增高,魏兵避無可避。
弩箭原本就擁有不俗的殺傷力,甚至破甲能力,它的殺傷力在這種狹小地形中得到強化,魏兵就像割韭菜一樣倒下。
但是,弩箭的裝填需要時間,在付出規(guī)??捎^的傷亡之后,魏軍與漢軍距離在縮短。
魏軍似乎下了死命令,沖鋒的時候完全不計傷亡。
伍長命令將士棄弓弩,換槍刀。
邱勝把軍用弩收回儲物空間,取出長槍。
在軍官們的呵斥聲中,所有持槍將士站在了一起,隊列略微平齊,將士們把長槍平舉,形成槍陣。
漢軍臨時組織的槍陣,效果并不好。
別說邱勝這種戰(zhàn)場新丁,就連漢軍老兵同樣沒有形成有效配合。
漢兵原本就在戰(zhàn)斗中打亂了編制,臨時拼湊起的槍陣不可能有足夠戰(zhàn)斗力。
由于漢軍槍兵排列槍陣阻擊魏軍,后方的弓弩手不得不采用拋射的方法向魏軍發(fā)起射擊。
弩箭拋射效果不如弓箭,漢軍的殺傷力與命中率都斷崖式下降。
魏軍利用這個機會沖到了漢軍面前。
兩軍開始爆發(fā)慘烈近戰(zhàn)。
邱勝無暇他顧,身上的鐵甲給自己提供了不俗的防御力,也給邱勝建立了信心。
他面前的魏兵青年不到二十歲,舉著一塊木板。
放在后世,青年還是上學的年紀。
同情心一閃而過,戰(zhàn)場上意志不堅定的一方必然會被意志更堅定的一方擊殺。
瞄準魏兵心口位置,邱勝刺出手中的長槍。
魏兵稚嫩的臉上顯出一絲慌張,他想停下腳步,卻被身后戰(zhàn)友推搡著前進。
他只能舉起手中木板試圖格擋。
邱勝手中的長槍品級高于木板,木板被輕松擊穿,長槍準確戳在青年胸口。
青年一聲慘呼,身體后仰。
邱勝迅速收槍,隨后,再次出槍。
青年倒地的時候,露出了身后的魏兵,這名魏兵沒想到邱勝會迅速發(fā)起第二次攻擊,同樣被戳中。
邱勝沒有戳中衛(wèi)兵的要害,只戳中了魏兵的右肩,在戰(zhàn)場上,被殺與重傷都會喪失戰(zhàn)斗力。
受傷魏兵迅速后撤。
狹小的城墻上,不斷發(fā)生戰(zhàn)斗,雙方將士不斷倒地,戰(zhàn)友與敵人會迅速補上空缺。
僥幸未死的傷兵,也面臨踐踏而死的風險。
每一次出槍,都需要邱勝出全力,隨著刺殺次數的增多,邱勝的體力不斷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