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龐學林和沃特尼便執(zhí)行了一趟eva任務,駕駛漫游車前往四公里外的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池(rtg)埋放地。
鑒于這種電池的危險性,阿瑞斯三號任務組指揮官劉易斯上校在他們剛降落的時候,便派人將rtg從火星升空載具(mav)上拆卸下來,埋到了棲息艙正南四公里外的一個小山丘頂上,還讓人插了一面綠旗,警告任務組成員不要靠近。
那次大規(guī)模沙塵暴過后,綠旗被吹得不知所蹤,但小丘一眼就能看到,龐學林和沃特尼很容易便找到了埋放有rtg的地方。
兩人用鏟子將沙土挖開,露出rtg圓柱狀的金屬殼體,殼體外側(cè)布滿了散熱槽,即使隔著太空服,兩人依然能感覺到這钚238衰變傳出的輻射熱量。
rtg的周圍用熱電元件包覆,電池中心钚238發(fā)射高能量的α射線,利用熱電偶的原理在不同的金屬中產(chǎn)生電位差,從而發(fā)電。
它的優(yōu)點是工作時間長,而且不受外界溫度、壓力等環(huán)境變化。
只是效率頗低,目前能量利用率只有10%~20%,大部分熱能被浪費掉。
龐學林和沃特尼正好可以用它作為漫游車的加熱器。
沃特尼心中有些發(fā)毛:“龐,這玩意兒放車里會不會太危險了?”
龐學林道:“放心吧,正常情況下輻射屏蔽層幾十年都不會損壞,夠我們在火星用上很長一段時間了。”
兩人小心翼翼地將rtg搬入車內(nèi),龐學林關閉了車載空調(diào)系統(tǒng),但車內(nèi)溫度并沒有下降,反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上升,只過了不到十分鐘,就上升到了37攝氏度。
“不行,這玩意兒太熱了,穿著宇航服我會被悶死的?!?br/> 沃特尼摘下頭盔,又脫了宇航服,只剩下一身t恤短褲,但依舊熱的直冒汗。
龐學林也差不多,他說道:“忍一下,我們先回棲息艙,到時候把漫游車的保溫層拆下來,應該就會好很多了?!?br/> 返回營地,兩人開始了漫游車改造工程。
漫游車的車廂實際上是一個大型耐壓艙,外殼是一層高強度的碳纖維材料,中間填充保溫泡沫,最里面是一層絕緣塑料。
龐學林和沃特尼首先將絕緣塑料拆卸下來,然后小心翼翼地移除保溫泡沫材料。
當然,他們并沒有一次性全部移除,而是一小塊一小塊地移除,直至在車內(nèi)放有rtg后,溫度降到25攝氏度左右才作罷。
接下來,他們又花了三個火星日,對漫游車進行改造,首先在車頂加裝六塊太陽能電池,這樣可以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提供一部分電力。
另外龐學林在車內(nèi)也攜帶了八塊太陽能電池,可以在修整的時候?qū)⑦@些電池拿出去充電。
其次,在漫游車內(nèi)加裝液氧罐,這臺漫游車的自持力最高限度可以讓三個人使用兩天,一個人的話勉強可以使用六天。
因此,龐學林額外攜帶了一個25升的液氧罐。
液氧的密度大概是標準大氣壓下氣態(tài)氧的一千倍,25升的液氧罐,相當于25000升氧氣,一個人每天的耗氧量在588升左右,因此氧氣含量綽綽有余。
真正限制龐學林這趟任務時間的是二氧化碳過濾器以及食物,漫游車內(nèi)沒有氧合機,同樣需要二氧化碳過濾器來吸收龐學林呼出的二氧化碳。
為了保證任務的冗余度,龐學林帶上了足足五百小時的二氧化碳過濾器以及足夠20天的食物。
至于飲用水,龐學林只帶了五升,只要電力不中斷,車載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就能解決保持足夠的淡水供應。
第40火星日。
龐學林告別沃達尼,駕駛著漫游車開啟了火星旅程。
龐學林不知道的是,他和沃達尼的一舉一動,都通過火星衛(wèi)星,傳到了8000公里外的地球。(地火距離0.55~4億公里)
……
地球。
“觀眾朋友們,大家晚上好,歡迎收看今晚的《東方時空》,我是主持人白雪松。今天,我們將目光再度轉(zhuǎn)向因為失誤被遺落在火星上的我國宇航員龐學林和美國宇航員沃特尼,過去幾天,兩人又進行了數(shù)次eva活動,他們的目的是什么?阿瑞斯計劃聯(lián)合指揮部的營救計劃進展到了哪一步?阿瑞斯三號任務的失敗又將會對阿瑞斯四號任務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赫爾墨斯號飛船內(nèi)的阿瑞斯三號任務組成員們知道他們的兩位隊友還活著之后,又有什么感想?下面我們將就這幾個問題請教一下阿瑞斯計劃聯(lián)合指揮部中方總指揮田牧博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