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始于唐朝,稱“奚琴”,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tǒng)拉弦樂器。
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之一。
《葬花吟》詞作者是我國清代著名的小說家曹雪芹先生,作曲:王立平,改編:朱昌耀,演奏:朱昌耀。
《葬花吟》是《紅樓夢》一書中歷來最為人所稱道,也是藝術(shù)上最為成功的詩篇之一,展現(xiàn)了一個命運凄慘的人物藝術(shù)形象。
張焱烽覺得《葬花吟》能詮釋他題目里“自古紅顏多薄命,香消玉殞誰人憐,”就選擇了這首歌曲,因為林岳希望是只演奏純音樂,就選了二胡這種有代表性的民族樂器。
當(dāng)張焱烽把琴調(diào)好了,閉上眼睛進入一種狀態(tài),這首《葬花吟》要想拉得好必須要冥想進入那種沉浸式狀態(tài),想象一下黛玉葬花時候場景,首先把自己感動了才能拉出那種感染其他人的曲子。
在情緒都準(zhǔn)備好了以后,對后臺音響師點了一下頭,轉(zhuǎn)過身來坐正了身體,做好準(zhǔn)備。
臺下的觀眾看到張焱烽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伸長了脖子看向臺上,猜測他會演奏什么樣的曲目。
當(dāng)鼓聲響起的時候,胥安平露出驚奇表情“他這是要走民樂風(fēng)格嗎?”
“應(yīng)該是吧,二胡不就是么,他這次的配樂感覺挺大氣的”隨著《葬花吟》前奏響起,洛心遠也不確定。
開頭的音樂一下子把人們拉入了悲亢奮情緒而不知自。
隨著二胡的進入,大屏幕開始出現(xiàn)了詩句,配合著詩句在聽這首音樂,感覺更加悲涼。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fù)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fā)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br/> 胥安平激動地站了起來看著大屏幕上的詩詞“這是《紅樓夢》的詩詞,他竟然把詩詞創(chuàng)作成音樂了。”
不怪胥安平吃驚,在這個世界《紅樓夢》也是四大名著之一,但是沒有被影視化,就像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一樣。
在這里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紅樓夢》,總感覺沒有人能夠拍好它,眾口難調(diào),拍攝被提上日程好幾次,都被《紅樓夢》愛好者看過演員后給否決了。
沒有一次選角能夠獲得大部分人認(rèn)可,最后這部巨作就只能讓讀過的人在自己心里幻想著自己的《紅樓夢》。
其他三位導(dǎo)師也被胥安平的話震驚到了,張焱烽竟然敢改編《紅樓夢》的內(nèi)容,不怕被它的粉絲們噴嗎?
而導(dǎo)師席上的席韻詩表面看似平淡,好像在閉眼欣賞的架勢,但是她的手出賣了她,自從二胡音響起,她的手激動的抓著椅子的扶手,盡量控制著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因為過于激動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