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求收藏)長孫晟對楊勇所說表示贊同:“太子之言與某所料無差,處羅喉此來長安,很可能受攝圖所差,向朝廷索奉、索親來的。還望太子及早提醒皇上,多加留意。”
“父皇對此早有預(yù)料,只不知突厥現(xiàn)今兵力如何,倘若和談不成,能否一戰(zhàn)而勝之?”楊勇向長孫晟問出了他最為關(guān)心的問題。
“回稟太子,臣一年前隨宇文神慶護送千金公主到攝圖牙帳和親,被攝圖借故扣留在突厥境內(nèi)長達數(shù)月,對突厥各部情形自問略知一二?!遍L孫晟說到此處,有意瞄了楊廣一眼,接著說道,“方才晉王殿下問及千金公主初許佗缽,再嫁攝圖之事,之所以如此,實則出于突厥向有世代同妻之陋俗,凡前代可汗之可賀敦(皇后),只要不是后代可汗之生母,都須于前代可汗死后,嫁與后代可汗為妻。由此一事可見,突厥實乃蠻夷不化之邦,以我大隋之神勇天兵,一戰(zhàn)而勝之,應(yīng)該不難。”
楊勇臉上現(xiàn)出一絲笑意,剛要開口說話,卻聽長孫晟又說道:“不過,臣需提醒殿下的是,突厥人居無定所,向來以游牧為生,其兵力以重裝騎兵為主,雖可一戰(zhàn)勝之,卻難以僅憑一戰(zhàn)平定之。用不了多少時候,他們便會卷土重來,再次侵掠邊關(guān),給朝廷造成麻煩。因此,臣以為,戰(zhàn),并非應(yīng)對突厥的最佳之策?!?br/> “那么,依將軍之見,朝廷又當如何對待突厥呢?”陪坐在一旁的太子右庶子盧賁突然向長孫晟發(fā)問道。
“殿下,關(guān)于此事,能否容臣從突厥部族當今五位可汗的身世說起?”見楊勇點頭無話,長孫晟有意放緩了語氣,平靜地說道,“突厥自三代之前的乙息記可汗科羅起,為避免出現(xiàn)因繼任可汗年幼,制約整個部族發(fā)展、興盛的局面,立下了一個規(guī)矩,繼任可汗須在現(xiàn)任可汗已成年的至親或后輩中擇定。乙息記可汗因此并沒有將可汗之位傳于當時年幼的親子攝圖,而是擇定其弟作為繼任可汗,是為木桿可汗;待木桿可汗將死之時,遵循科羅立下的規(guī)矩,也沒有將可汗之位傳給其子大邏便,而是傳給了其弟,也就是佗缽可汗;佗缽可汗不久前病亡,臨死之前,特意叮囑其子庵羅,要庵羅將可汗之位讓與木桿之子大邏便,其時攝圖尚是統(tǒng)馭突厥東部的一名小可汗,在他的叔父佗缽可汗死后,攝圖主動找到庵羅,執(zhí)意要庵羅自已繼承大可汗之位,力勸其不要將可汗之位讓與大邏便。庵羅一來因年幼不能服眾,二來因有違父命,終覺對大邏便有愧,于是,在繼承汗位不久,就主動提出,將可汗之位讓與了同族兄弟中最年長的攝圖。攝圖英勇過人,在突厥各部中深得眾望,他繼任大可汗之位后,很快就平息了突厥各部間的紛爭,確立了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然而,這樣一來,大邏便自是難以心服,便找到攝圖,當眾指責其篡奪了自己的汗位,攝圖迫于眾議,只得將大邏便封做了突厥的第三可汗,要他統(tǒng)領(lǐng)突厥西部疆域,大邏便也被人稱做阿波可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