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趙歸真野心勃勃,從真武宗的名字就可見一斑,將自己真字在前,唐武宗帝名在后,可見其心。
會昌五年,趙歸真自以為時機成熟,假稱得到一枚服后可使人長生不死的仙丹,進獻武宗,實則此丹為致命毒藥。
武宗駕崩后,本想擁立武宗幼子繼位,未曾想計劃敗露,被皇太叔李怡,也就是唐宣宗道破陰謀,一番掙扎后,逃竄回真武教,回到老窩太原。史書稱:“竄逐嶺表”。
宣宗本欲出兵征討真武教,卻不想遭遇吐蕃、回鶻、黨項等番夷聯(lián)合進攻。
宦臣馬元贄提出一策,以江湖人治江湖人,對外散播言論,說真武教有武宗賜予的巨額寶藏,還有之前廢佛一事中大肆收斂的金銀珠寶。
再以朝廷的名義召集江湖人士,每殺死一個真武教弟子都有獎賞,滅掉真武教則加官進爵。
此計不可謂不毒,既能有效打擊真武教,又可以削弱江湖上武林勢力,俠以武犯禁,神出鬼沒,快意恩仇的江湖人士又何嘗不是皇帝一個心頭患呢。
此令一發(fā),從者云集。
能加官進爵,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誰又想過那刀口舔血的日子。
更何況,趙歸真仇家甚多,當(dāng)初其鼓動武宗廢佛運動,不知多少招提、蘭若因此而拆毀,又有多少僧侶被迫還俗。
武宗發(fā)起法難只為擴充國庫,壯丁充軍,提高國力。
趙歸真則不同,佛道之爭乃信仰之爭,趙歸真借著名頭,手里又不知沾了多少佛家鮮血,甚至很多只是吃齋念佛之人,也不曾放過。
顏家一名精修佛法的子弟,就是因真武教而亡。
本來顏家之人既修佛法,又修浩然之氣,本不是爭狠斗勇之輩。
卻在一個家臣的巧言之下,認(rèn)為這次行動既能報仇雪恨,又可以在這次行動中立下功勞,得到圣上賞識。
前有家仇,后有利益,當(dāng)時家主很難不動心,又見多路人馬齊聚太原,人數(shù)是對方數(shù)倍之多,多種因素結(jié)合,使得當(dāng)時顏家家主大手一揮,為取悅圣心,傾囊而出。
當(dāng)然這事情,少不了寧家,顏家家主也請求寧家家主何其一起出擊,可以兵分兩路,確保萬無一失。
寧家家主當(dāng)時就拒絕了,也勸他也不要去,因為一切事情都太過巧合。
吐蕃等番夷來犯的時間就掐的很巧,討伐令來的也不像是朝廷的思路,這種蠱惑八方,只靠一張嘴就使得江湖亂起,像極了日月禪宗的手段。
寧家很是懷疑,真武教聯(lián)系上了日月禪宗,日月禪宗正好利用這次機會擾亂江湖,再波及到朝廷,這是日元禪宗慣用的手段。
日月禪宗暗子遍布天下,若是此宗出手,決不可大意,斷然拒絕了顏家家主的邀請。
闡明利弊后,本以為沒有寧家支持的顏家不會再趟這趟渾水。
卻沒有想到,顏家家主不知道中了什么迷魂湯,態(tài)度極為堅決,固執(zhí)己見,堅決出擊。
寧家家主無奈之下,派遣了大部分高手,改頭換面,自稱青衫教,也隨顏家參與了這討伐真武教的大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