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fon?color=red><b></b></font>?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br>
????第十六章請先生講《孝經(jīng)》
????望著坐在劉照下首的侯謹,盧植心中頗為不滿,心想,此人年歲與皇子弁相差不多,又一起讀書聽講,時間久了,恐怕皇子弁對他的親信依賴,便會如當今天子對張讓、趙忠一般。然而,十常侍此時權勢絕倫,閹人一黨氣焰熏天,盧植也不便將自己的意思宣諸于口。只想著,以后若有機會,一定要向皇子弁言明親信任用宦官的害處。
????于是盧植轉而問道:“聽說殿下曾于宮外向道人史邈求學,不知所學的,是哪部經(jīng)典?”
????劉照答道:“是《太平經(jīng)》?!?br/>
????盧植問道:“殿下讀了此書,有何心得?”
????劉照聞言,心想,盧植身為大儒,定然對道家學說心存排斥,只是他不知道,我讀《太平經(jīng)》,一來是為了學習古語發(fā)音,這二來,卻是為了低調(diào)保身,自己出生時天有異象,學習時一遍就會,已經(jīng)夠讓人瞠目結舌的了,如果再來個生而知之,沒人傳授卻精通各種典籍,那就顯得太過妖異了。只是如今盧植問起,自己自然不好明說,只能用其他的說辭來解釋了。
????于是劉照謹慎的措辭回答道:“《太平經(jīng)》中雖有求仙、長生之說,但弟子盡管年幼,卻也不盡相信。弟子曾聽人說,秦始皇、漢武帝都曾熱衷于求仙、長生,可是如今還不是一抔黃土,掩埋于地下。就算真有其法,想來能修成的人,也是萬中求一,寥寥無幾,那試問,自己一人長生不死,而身邊的父母妻兒卻各個老死,孤單一人,又有何意趣?人倫親情,豈能隨意割舍?所以弟子對這些東西向來是敬而遠之的。除此之外,《太平經(jīng)》所言經(jīng)義,大多繼承道家始祖老子之言,以‘無為’為主旨。經(jīng)文有云:‘天地之性,萬物各自有宜。當任其所長,所能為。所不能為者,而不可強也。’說的是為君者要寬刑簡政,不要干預萬民的生活,讓他們各司所職,各盡所能,則天下自然大治。但是弟子覺得,如果君王什么都不去管,而是靠萬民自己各司所值,那還要君王做什么,上古之時,不也有三皇五帝治理萬民么。所以弟子覺得,應該是君王順應天地的法度,為萬民制定法度,這個法度一旦制定好,那么君王自己也不能隨意去干涉、改變,然后天下萬民依照這個法度,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如此,才能天下大治。”
????劉照這番回答,首先告訴盧植,對于道經(jīng)中求仙、長生的那一套,他是堅決擯棄的;對于道家的治國理論,劉照如果真要按照后世所了解的知識展開了講,他一定引經(jīng)據(jù)典,把各個時期、不同學派對老子“無為”的解釋都敘述一遍。但是此時,他只能做“初步了解”狀,簡略的說一點不成熟的解釋。
????幸好自西漢以來,黃老學說也曾是官方治國的主流學說,太平經(jīng)的理論,有不少繼承自黃老學說,如今劉照說自己只對太平經(jīng)中的治國理論感興趣,盧植聽了,反感之心便消除了不少。
????盧植聞言,道:“你能不被求仙之說迷惑,已然很不容易??鬃诱f,未知生焉知死,我輩士人,以經(jīng)世濟民為己任,當世之事、生民之事,猶且解決不完,如何能把時光耗費在虛無縹緲的仙人、長生之上。至于你所解的‘無為’之論,倒也頗與黃老之說相近。但是,治理天下少不了制定法度,卻更要注重教化。因為法度無威信則不立,所以便免不了被一些官吏挾法度之威,威嚇欺壓百姓。當年朝廷以廬江南夷反叛,拜臣為太守前去鎮(zhèn)撫。臣到廬江后多方打探,才知道,南夷反叛,乃是當?shù)毓倮羝勰弦牟棵癫煌ㄎ掖鬂h的語言、文字,自然也就不懂我大漢的法令制度,所以多方刁難,或濫派徭役,或廣設稅卡,滋利以肥己,這才迫使南夷反叛。所以,想要讓所立的法度能夠真正做到讓萬民各司其職、各盡其能,還要靠禮義教化人心,使法度不被濫用。更何況,如果禮義教化達到極致的時候,天下萬民明羞恥、知善惡,不用朝廷詔令也能自行其事,這才是真正的‘無為之治’啊?!?br/>
????劉照拱手道:“聽老師一席話,茅塞頓開。弟子見識淺露,還望老師日后多多指教?!?br/>
????盧植還禮,笑道:“殿下以稚齡便有如此的學識和見解,已經(jīng)非常不容易了。日后臣自當盡心竭力,教導殿下。”
????這一番對話,終于釋去了盧植之前的擔憂。他展開攜來的書冊,道:“夫子微言大義,盡在《春秋》一經(jīng),從今日開始,臣便為殿下教授《春秋》?!?br/>
????說著,盧植便要開講,卻見劉照拱手言道:“先生,弟子有一不情之請,還望先生答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