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十六國的秦始皇,是不是有什么問題?
如果自己沒記錯的話,明明是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說的是秦國打敗了其他六個強國,然后成為了大一統(tǒng)的帝王,還自認為功蓋五帝、德兼三皇,所以創(chuàng)造了皇帝這個詞。
而書同文,車同軌這些也確實是秦始皇的功勞。
可那橫掃十六國也太離譜了吧。
于志博試探著問:“你說秦皇橫掃十六國?是不是那些個十六國都很弱啊?!?br/>
小皇帝似乎把秦始皇當做了自己的偶像,容不下別人說半點秦始皇的不好。
聞言立馬炸毛:“不準你質(zhì)疑秦皇的功勞,要知道當時的十六國可都是強國,而秦國與其他國家遠交近攻,合縱連橫之下,最終統(tǒng)一了天下!
統(tǒng)一之后的秦皇,每日兢兢業(yè)業(yè),不敢有絲毫的松懈,察覺到十六國遺民對老秦人的仇恨,而后又寬待子民,逐步化解了十六國之人的仇恨,讓天下之人對秦皇心服口服,這才為大秦之后的200年奠定了厚實的基礎(chǔ)。
可惜,秦皇后代子孫昏庸無能,末代秦帝之時,宦官趙高把持朝政,讓天下苦不堪言,最后的結(jié)果是百姓忍無可忍,一個叫陳廣之人打著天下苦秦久矣的口號,公然起義。
后又有十六國的貴族后裔暗中推動,那楚國后裔項羽,可謂是個真英雄,只可惜此人有勇無謀,雖是當時推翻大秦的主力,但卻不注重民生,導致其麾下離心離德,這才讓漢朝高祖有機可乘,大敗項羽,建立漢朝。”
于志博如同聽故事一樣,覺得這個世界的歷史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這個世界歷史上也有秦始皇,項羽這樣的重要歷史人物。
但陌生的是,什么秦皇橫掃十六國,大秦統(tǒng)治200多年,漢朝統(tǒng)治600多年,這加起來都快有1000年的時間了。
于志博十分想找出來,這邊的歷史究極從什么時候和自己那邊的歷史變得不一樣的。
于是又問:“那你學的這些書是什么時期的哪些人著的?”
小皇帝越來越覺得眼前這人奇怪了,這種問題還用得著問嗎,但看著于志博那好奇的眼光,小皇帝還是感到了絲絲的滿足感。
便裝成教他的夫子那樣,兩手背在后面,搖了搖頭道:“就你這什么都不知道,你還說你讀過書,真是不懂還要裝懂,這是讀書的大忌啊。”
“啪”的一下,于志博伸手打了一下小皇帝的頭:“快點說,別在這裝模做樣的?!?br/>
小皇帝此時再一次深刻的領(lǐng)悟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委屈著道:“這四書五經(jīng)當然是圣人所著,圣人所處于諸子百家時期,當時天下也是十分混亂,歷史上記載那個時期為春秋九霸主,戰(zhàn)國十七雄?!?br/>
“春秋九霸主,戰(zhàn)國十七雄?這就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嗎?”
“沒錯,這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史書記載那時成日里就是你打我,我打他,他再打你,一直如此,天下禮樂崩壞,百姓苦不堪言。”
也有春秋戰(zhàn)國,就是國家數(shù)量不同。
于志博突然明白了些,這個世界和自己世界的歷史,大概就處于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會有不同的地方,一直相互交叉,而不是像自己想的那樣,是歷史上某一時刻,出現(xiàn)了變化,兩邊的歷史才回不同。
明白了這些,于志博就不再詢問了,他清楚,即使再往前問,估計也能發(fā)現(xiàn)相似的歷史,但也會有與自己那邊歷史不一樣的地方。
小皇帝見于志博不再詢問了,反而開始問他了:“你是騙我的吧,你說你是讀書人,這些事情只要是讀過書的人都清楚,你卻一無所知?!?br/>
然后小皇帝愣了一下,自語道:“不對不對,這些東西有些內(nèi)容就算是普通百姓也應(yīng)該知道,看你都這個年紀了,怎么會不知道?”
于志博頓時就不高興了。
什么叫我都這個年紀了。
我年紀怎么了?
很大嗎?
要知道不僅女人對自己的年紀在意,男人對自己的年紀也是很在意的。
拉著個臉看著小皇帝:“你今天把話給我說清楚了,什么叫我這個年紀,不說明白,今天我就把你給擄走,帶到外面讓你好看?!?br/>
而小皇帝早就通過這會的談話,心中知道于志博不會害他的,雖然不明白于志博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這皇宮之中,但這種感覺卻一直縈繞在心頭。
聽了于志博的威脅,小皇帝不僅不害怕,反而還高興的道:“真的嗎?朕長那么大還從未出過宮呢,你要帶我出去看看嗎?”
這小皇帝怎么不害怕我了。
于志博很奇怪,自己現(xiàn)在可是過來綁架你的,雖然我沒真的像要綁架你,但請你尊重一下我的職業(yè)好不好啊。
但很快,于志博就明白了。
肯定是自己的氣質(zhì)好,長的帥,所以才會讓小皇帝對自己放下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