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惡鬼們被我打的如同滾地葫蘆一樣,紛紛慘叫著倒退。
但每次抽打一下,它們身上的怨氣就消散一部分。
原本暈頭暈腦,只知道撲擊活人的惡鬼竟然恢復了一些靈智,開始哀嚎著后退。
我依舊順著枉死城的街道慢慢往前。
可是我走過的地方,玄黃之氣卻勾勒出了一道道完整的巫文。
這些巫文都是天然魂字符。
本來巫文是用陰陽氣息來劃出,根據(jù)不同的巫文來達到不同的目的。
但是在枉死城內(nèi),陰陽氣息極度混亂,怨氣充斥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我嘗試用巫文畫出天然魂字符,卻每次劃到半截就漸漸消散。
索性我用玄黃之氣來替代,效果竟然還不算錯。
但玄黃之氣能暫時壓制住怨氣,但不能消除怨氣。
只要玄黃之氣消散了,怨氣就會卷土重來。
積攢了幾千年的怨氣,絕對不是隨便說著玩的。一個鬧不好就連天地玄黃玲瓏寶塔都鎮(zhèn)壓不住。
當初大巫王朝絕對不是用天地玄黃玲瓏寶塔來鎮(zhèn)壓的,他們用的是巫文。
而且一定是組合巫文。
我一邊走,一邊利用天然魂字符來梳理這里的怨氣,忽然間,我在城市的街道內(nèi)拐了個彎,然后看到了一處高大的石柱。
這塊石柱應該存在了幾千年了,上面坑坑洼洼,都是被怨氣侵襲過后的痕跡。
但因為體積很大,保存的相對還算完好。
從表面上來看,這東西就是一塊平平無奇的石頭,表面坑坑洼洼,一點參考價值都沒有。
可是我雙眼掃過,卻在上面發(fā)現(xiàn)了巫文留下過的痕跡。
是的,這根石柱當年是一根巫文基柱。
就像是中土構(gòu)建光影符文的時候需要的符文基柱一樣。
雖然表面上銘刻的巫文全都被風化,被侵蝕,但我卻依然看見了巫文曾經(jīng)遺留過的痕跡,甚至這些痕跡錯落有致,依稀還能分辨的出到底是哪一種巫文。
我停下了腳步,仔細的觀察著這根石柱。
很快我就笑了起來。
找到了!
這就是枉死城能夠自然凈化怨氣的秘密。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枉死城內(nèi)一共有十二根這樣的高大石柱。
石柱的作用就是梳理怨氣,然后分解成最精純的陰氣回饋大地。
但當年大巫時代毀滅之后,枉死城里也再無大巫,隨著留守在這里的巫民們死后,枉死城的石柱就再也沒人管了。
開始的時候,這些石柱依舊在自我工作,但這里的怨氣們是可以侵蝕巫文的。
平日里有大巫來維護倒還算好,可是后來大巫時代都覆滅了,誰還來管這東西?
于是這幾根石柱順理成章的就荒廢了下來。
隨著一代代的惡鬼們占據(jù)枉死城,隨著一代代的枉死城主不斷的變化。
這些石柱也變得越來越斑駁不堪,到最后誰也不知道這些大柱子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于是怨氣積累的越來越多,亡魂們受到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最終十八層地獄因為亡魂們殘忍,暴戾,成了人們口中的惡鬼。
就連酆都都不待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