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三個人就都醒了。
肖小晴的婚禮沒有那些接親的儀式,走的是極簡路線,只等著中午全村一起吃席。本來是可以睡個懶覺的,但三個人都被院子里叮當碰撞的碗盤聲和村里人響亮的交談聲吵醒了。
婚禮的酒席是由鄰里鄉(xiāng)親一起幫忙準備的,還請了個隔壁村的大廚做掌勺?;槎Y一大早,各家主婦就都到齊了,很有經(jīng)驗地,各自干起各自的活。
溫舒紜她們?nèi)齻€人被吵醒了,也沒想著再睡,洗漱后出去跟長輩們打了個招呼,打算出去逛一逛。
肖小晴正在化妝,知道她們想出去逛,特意把她們送出門,告訴她們該往哪個方向走。
到了白天才能真切地看清院內(nèi)的景致。與昨晚不同的是,此時院子里已經(jīng)擺上了十幾個圓桌,藍色的塑料凳子摞成十幾摞放在一旁,防止擋路。
在院前院后忙活的大姨們,看到她們,都很熱情地跟她們打招呼。還有個大姨手里拿了只燒雞正在撕成一片一片的裝盤,看見她們路過,非要撕一塊給她們嘗嘗。
和城市里繁忙的打工人相比,村子里的鄉(xiāng)親們是更加熱情質(zhì)樸的。
--
從院子里出來,站在大門口,肖小晴伸手指向右面,“你們順著這條路走,那面今天有個集,去那逛逛能挺熱鬧的,注意小偷啊,東西可別被偷了。從哪條路走的就從哪條路回來,可別走錯路了。”
小依抬手把肖小晴脖子上一塊沒擦勻的粉底抹開,“知道了,我們一會兒就回來?!?br/>
說話的功夫,有只大白鵝從旁邊的菜地里晃晃悠悠地朝她們走來,屁股一扭一扭的,跟個不倒翁似的。
“誒,鵝!”大小在城里長大的小依第一次這樣近距離地看到白鵝,很興奮,沖著它擺手,招呼它過來玩。
“操!”肖小晴咒罵一句,急忙拖著小依往回走。
董曉慧跟她的反應是一樣的,也拉起溫舒紜的手轉(zhuǎn)過身就走,還不忘壓低嗓音呵止住正想抬腿跑的肖小晴,“慢點走!別弄出太大動靜,要不它就過來了!”
小依和溫舒紜都是一臉的問號,不解地問道:“怎么了這是?不是要出去逛一逛嗎?”
肖小晴頭也不回:“你們等那大哥走了你們再走,給大哥讓道!”
小依、溫舒紜:“???”
進到院子里,董曉慧和肖小晴才松了一口氣。
董曉慧拍拍溫舒紜的肩,看向小依:“你們兩個聽說過,農(nóng)村的三大惡嗎?”
兩人同時搖頭。
“鵝、狗、雞,這三個堪稱農(nóng)村三大惡,其中以鵝為最甚?!倍瓡曰垡桓眲游锸澜缰髦v人的模樣,認真科普著,“憑我年少時在農(nóng)村長大的經(jīng)驗來看,當鵝脖子伸直,頭放低的那一刻起,噩夢就開始了?!?br/>
“鵝咬住人好像不會松口,我聽說的?!睖厥婕嫿恿司洳纭?br/>
“是的?!毙ば∏缏冻鲆馕渡铋L的笑容。這個笑容的背后必定是她經(jīng)歷了什么終生難忘的事情。肖小晴搓了搓鼻子,舒了口氣,“我國慶假期的時候不是來了趟我對象老家嗎,家里就有只鵝,當時它在那啄小奶狗的毛,我看不慣,就上去給了它一腳?!?br/>
肖小晴頓了頓,使勁吸了下鼻子,面色沉重道:“那個國慶假期,這村子迎來了久違的熱鬧。”
“…………”
“還有,當天晚上我就吃上了鐵鍋燉大鵝,味道很鮮美?!?br/>
“…………”
這天上午,沈聞手機里收到一條消息,是阿紜發(fā)來的,【你聽說過農(nóng)村的惡霸頭子嗎?】
***
等惡霸頭子走遠了,三個人才再次出發(fā)。依舊還是充滿新鮮感地,很興奮地,沿著肖小晴指給她們的小路走,就像是中學時期的郊游一樣。
清早的空氣是潮濕的,混了點泥土的氣息。遠山青黛,赭黃的土路望不到頭。
一路上偶爾遇到幾個扛著鋤頭下地干活的當?shù)厝?,大多也是好奇地打量她們幾眼,再送上一個熱情的笑容。
走了大概十幾分鐘,一條不算寬的河漸漸展現(xiàn)在她們眼前,按照肖小晴之前說過的,看到河了,那趕集的地方也不遠了。
小依興致很高地沖上前,蹲在河邊把手探入水中試溫,繼而抬起頭,面孔是完全驚訝的,“我天!紜姐董姐,這水老涼了!跟冰水一樣!”
按照這個時節(jié),這里還是南方,小依總覺得河水應該是溫的。即使溫度稍低一點,也不至于像這樣刺骨吧!
“應該是從山上流下來的水。”董曉慧說。
河水不深,估計都沒有一米,但水是很清澈的,河底的每一粒砂石都看得清清楚楚,里面還有些叫不出名的小魚,穿梭在交纏在一起的水草間,游得飛快。
溫舒紜抬眼看向前方,不遠處架了座石板橋,過了橋就是集,攤販蠻多,都在那賣力地吆喝著。
她瞇著眼仔細瞧著那些店鋪,心里尋思著,怎么著也能有家藥店吧?
小依直起身,甩了甩手上的水,手指頭被水冰的通紅,“走吧,不能耽誤時間了,咱們得趕緊去確認我到底當沒當上小姨。”
董曉慧嗤笑一聲,“我覺得肯定是穩(wěn)的,她那脈我一摸就知道了?!?br/>
小依不信她:“好了董姐,先別急著吹牛逼了,就是因為你的號脈技術(shù)我們才要再來買驗孕棒檢查一下的?!?br/>
董曉慧:“……”
--
過了石橋走進集市,背著竹簍的村民熙熙攘攘地在這條巷子里穿行,沿路高高低低杵著許多棟看不出年月的竹樓,年代感是有些強的,一踩在竹條編成的臺階上便會發(fā)出吱嘎吱嘎的聲音,讓她們這些外地人不禁懷疑這竹樓下一秒就會倒塌了。
竹樓上掛著不同的招牌,諸如“晨晨理發(fā)”、“米面糧油”、“一柒茶樓”之類的。每家店鋪都在門口用木棍藤枝搭了棚子,下面擺了鋪子賣各色物品,不太強烈的日光透過藤蔓的空隙落在鋪子上,留下些淺淡的光影。
這里的經(jīng)濟水平不發(fā)達,物價也是很低的,有些賣手工首飾的鋪子,一條手釧也就十幾塊錢,但樣子還是很精巧的。小依被這些東西迷住了,全然忘了她們來趕集的目的是買驗孕棒的,心思全被那些首飾拽去了,站在人家鋪子前都挪不動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