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弗利山莊,張然戴著墨鏡,走進了一家明亮的咖啡館。
????咖啡館里客人不多,張然走進店內(nèi),便看到穿外黑色外套,坐在靠窗位置的阿齊瓦-高斯曼,面前是熱氣騰騰,芳香四溢的咖啡。阿齊瓦-高斯曼是多部知名電影的編劇,包括《我是傳奇》、《達芬奇密碼》、《天使與魔鬼》等,在2003年他憑借電影《美麗心靈》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現(xiàn)在他是《未來啟示錄》的編劇。
????張然笑著伸出手道:“高斯曼先生,讓你久等了!”
????今年年初,阿齊瓦跟張然在洛杉磯見過面,之后為劇本的事通過多次電話,很客氣的跟張然握了握手:“我也剛到不久,坐下聊談吧!”
????落座之后,張然四下看了看,又看了看時間,道:“馬特達蒙還沒到,不過也應(yīng)該要來了!”
????張然見阿齊瓦有些詫異,解釋了下,昨天他跟馬特達蒙聊角色的時候,發(fā)現(xiàn)馬特-達蒙挺有想法,就建議馬特達蒙也一起參與劇本的討論;而馬特達蒙爽快的答應(yīng)了。
????阿齊瓦點了點頭,這部戲本來就很難寫,張然對劇本的要求又特別高,到現(xiàn)在為止他寫了三稿劇本,張然都不滿意,而馬特達蒙拿過奧斯卡最佳編劇獎,有他參與討論,也許能夠盡快解決劇本的問題。
????兩人聊了一陣,咖啡館大門被推開,一個戴著棒球帽的男子走了進來。他抬頭看了眼,徑直向張然他們所在的位置走了過來:“抱歉,我來晚了!”
????張然站起身,向馬特達蒙介紹道:“這位是阿齊瓦-高斯曼,這位是……”
????馬特達蒙和阿齊瓦相視一笑:“我們認識,我們都是編劇工會的成員!”
????張然一怔,也笑了起來:“原來如此,那坐下聊吧!”
????三個人彼此都認識,也沒有什么可客套的,坐下就聊了起來。
????《上校的軍刀》是個中篇小說,故事發(fā)生在機器人發(fā)動反抗人類的戰(zhàn)爭“大變節(jié)日”后的第三年,在歐洲戰(zhàn)場,第一騎兵師的少校亞當斯和他的部隊遇到了被派來的接頭的俄羅斯人,佩著恰克西軍刀的古羅夫上校。亞當斯對古很警惕,因為ai制造了一批仿真人充當間諜。不過隨著故事的推進,亞當斯很快打消了懷疑,古的行為和舉止怎么看都不像機器人。亞當斯很快為自己的判斷付出了代價,他和部隊被古帶進了包圍圈,全軍覆沒,而他也成為了俘虜,被送到了南極的監(jiān)獄。
????幾個月后古突然找到了亞當斯,告訴了他一個驚人的消息,由于戰(zhàn)事不利,ai不打算跟人類糾纏下去了,ai的首腦打算直接整個碳基生物圈,建立純硅基智能的社會。不過古覺得這不對,打算在ai高層會議時候行刺諾頓,阻止這個瘋狂的計劃。
????會議那天,列席的會議的成員都不準佩帶武器,但古卻帶著軍刀出現(xiàn)在了會議室,沒人認為他身上的恰西克軍刀是武器,只是認為那是藝術(shù)品,然后古毅然拔刀。
????《上校的軍刀》是中篇小說,內(nèi)容比較短,單靠小說的內(nèi)容撐不起一部電影,要改編成電影,肯定需要增加大量的內(nèi)容。
????張然他們現(xiàn)在的劇本是標準的三幕劇,第一幕,主要通過亞當斯和妻子展現(xiàn)未來世界,展現(xiàn)機器人反叛的全過程;第二幕,是大變節(jié)三年后,亞當斯與古在戰(zhàn)場上的相遇;第三幕是亞當斯在監(jiān)獄生活,以及他對古的影響,正是在他的影響下,古對人,對生命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才有了對諾頓的刺殺。
????張然跟阿齊瓦聊過很多次,但并沒有向馬特達蒙闡述過自己對整部戲的看法,因此他首先從導(dǎo)演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的理念:“人與機器人沖突的故事并不新鮮,自從1920年捷克劇作家卡雷爾-恰佩克在其科幻戲劇《羅素姆萬能機器人》中提出機器人這個概念后,人類可能被機器人所毀滅的巨大擔憂就降臨了。八十多年來,在未來機器人向人類發(fā)出挑戰(zhàn),甚至毀滅人類,取而代之的科幻作品汗牛充棟。
????我不希望只是拍一部人與機器人戰(zhàn)爭的視覺大片,我希望在這類電影傳統(tǒng)的思考,就是‘如果科技獲得了主觀意識,人是否就陷入滅亡的危機’的基礎(chǔ)上更進一步,思考到底什么是人,到底什么是人性?
????此外,這個故事表面是人與機器人的故事,但很有現(xiàn)實意義,現(xiàn)在整個世界戰(zhàn)爭不斷,宗教問題,種族問題越來嚴重,從某種程度來說,人和機器人之間的沖突也是種族沖突。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夠從電影中看到現(xiàn)實,希望可以讓觀眾產(chǎn)生不同的思索。”
????馬特達蒙點頭道:“科波拉先生曾經(jīng)說過,好的戰(zhàn)爭片都是反戰(zhàn)的,而《未來啟示錄》在反戰(zhàn)這一點做得特別好,很有警示性,會是一部很有意義的電影!”
????張然開始講自己對劇本不滿意的地方:“這一稿劇本在細節(jié)上更豐富了,但我覺得有點刻板和僵硬,缺乏那種自然而然的感覺,人物情感不突出!另外,第三幕還是偏弱,戲不夠,最大的問題還是古最后選擇行刺在邏輯上的說服力不夠。前幾天我在紐約跟羅伯特-德尼羅談劇本的時候,他也是同樣的看法,覺得古的轉(zhuǎn)變有點生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