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王國位于大明帝國東北部,與遼東接壤,是大明帝國的眾多藩屬國之一。
萬歷二十年,東瀛關白豐臣秀吉發(fā)兵十六萬侵略高麗,一個月便攻下高麗都城漢陽,高麗王李昖在水軍大將李舜臣的拼死保護下逃至大明境內(nèi)鴨綠江邊。
李昖愧為亡國之君,一頭栽入鴨綠江中,想一死了之。幸虧江水不急,李舜臣又救得及時,李昖才保住一條性命。
李昖哭著埋怨李舜臣道:“愛卿,你救我作甚,如今國破家亡,本王還有何面目活在世上,與其丟人現(xiàn)眼,不如死了痛快。”
李舜臣道:“大王,不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雖然眼下國土盡被倭寇所占,但咱還可以向父母之邦求援。咱們是大明的藩屬,它豈能坐視不理?”
李昖愁眉苦臉的說:“養(yǎng)兵十萬日費千金,打仗那是要花銀子的。朱翊鈞是出了名的鐵公雞一毛不拔,他豈會幫咱們?”
李舜臣道:“咱都沒試過,怎么知道不行?先派個使節(jié)去問問,萬一成了呢?”
李昖心想:“試試就試試,不行我再死也不遲。如果成了,收復河山,我不僅對得起列祖列宗,還能繼續(xù)當大王,豈不快哉?!?br/> 高麗使者來到北京,將李昖的求援信遞交上去,萬歷皇帝朱翊鈞很少上朝,他和太后鬧別扭,他想立鄭貴妃所生的三皇子為太子,太后不答應,非要讓他遵循祖制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他心里不愿意,就不上朝不理政。
當萬歷皇帝得知倭寇侵略高麗,竟然破例上朝理政了,萬歷說大家議一議,究竟這事兒管還是不管?
當時朱常洛還未被冊立為儲君,雙后扶植的以錦衣衛(wèi)為首的這群朝臣還沒被叫做太子黨,那時候叫后黨。
后黨主戰(zhàn),鄭黨就主和,兩黨大臣吵得雞飛狗跳不可開交,就差拔刀相向,拼個你死我活。
最后,萬歷皇帝一拍桌子,喊道:“別吵了,都聽朕的,這事兒得管。倭寇今天占了高麗,明天就會窺視大明。這群孫子從嘉靖年間就不安分,朕看他們就是欠揍,這回不僅要打,而且還要給朕狠狠的打,非把他們打服了不可?!?br/> 于是明軍援高作戰(zhàn),剛開始吃了幾場敗仗,后來啟用名將李如松指揮戰(zhàn)斗,屢戰(zhàn)屢勝。
倭寇受挫,被迫與大明帝國議和。
李如松上奏稱不必議和,這次非打到倭寇老家去不可。萬歷皇帝心想:“你倒是打爽了,可你知道我花了多少銀子嗎?再打下去,國庫就空了,犯得著為一個藩屬國傾家蕩產(chǎn)嗎?算了,能和咱還是和了吧。”
于是雙方議和。
沒想到幾年后,到了萬歷二十五年,倭寇背棄盟約竟然再次侵略高麗。
萬歷皇帝忍無可忍,再次派兵援助高麗,可想到日費千金的軍費,他整日愁眉不展。這時錦衣衛(wèi)指揮使駱思恭向他稟告,說錦衣衛(wèi)要組織一次秘密的斬首行動,目標就是東瀛關白豐臣秀吉,常言道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只要干掉豐臣秀吉,東瀛群龍無首,自會退兵。
萬歷皇帝大喜,點頭應允。
于是昔日的錦衣衛(wèi)三杰再聚首,他們便是少林寺鐵羅漢普度大師,那個時候普度還沒當上掌門人,也沒練成金鐘罩神功,只會鐵布衫神功,因而還叫鐵羅漢。
另兩位是武當派頂門大弟子赤發(fā)龍神吳昆山和神刀將牟英。
錦衣衛(wèi)三杰秘密東渡東瀛,潛入伏見城,與豐臣四天王以及豐臣秀吉本人在天守閣展開一場血戰(zhàn)。豐臣秀吉的部署聞訊紛紛前來救駕,錦衣衛(wèi)三杰寡不敵眾,被迫撤退。
豐臣秀吉身負重傷,幾個月后傷重不治而亡。
豐臣秀吉死后,素有烏龜之稱的東瀛一代梟雄德川家康開始謀求天下,東瀛再次爆發(fā)內(nèi)戰(zhàn)。倭寇見后院起火,被迫撤出高麗。
高麗百姓大多數(shù)感激大明王朝,如果沒有大明,他們就要淪為亡國奴。但也有極少數(shù)人痛恨大明,這些人覺得東瀛挺好,大明讓他們做不成東瀛人,所以痛恨大明。
這一日,牟榮添和施翼來到高麗都城漢陽,他們?nèi)ヌt(yī)院找龐玉春,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原來如今的龐玉春已淪為高麗頭號通緝犯,官府正四處畫影圖形捉拿他。
牟榮添暗自埋怨駱養(yǎng)性,心想:“你這個消息大王是怎么當?shù)茫吭趺匆稽c風聲都收不到?”
錦衣衛(wèi)在高麗各大主要城市都有秘密聯(lián)絡點,負責收集情報。這些駐高麗的錦衣衛(wèi)諜報人員大把花著朝廷的銀子,卻不干正事,整日里只知道吃喝嫖賭享樂,因而駱養(yǎng)性沒有收到風聲。
牟榮添想:“既然來了,就這么回去也不合適,一定要找到龐玉春,將他帶回大明。”
牟榮添和施翼來到位于城南的熙春樓,這是錦衣衛(wèi)在漢陽城的秘密聯(lián)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