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懂解惑,而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今日我為你解惑,以后再遇到疑惑,你不知道如何解,難道再請教別人?”
“我的理解是我的,就算是為你解惑,那也是我的,懂吧?”
郭泰心思一動,馬上想到應(yīng)對的方法。
忽悠,繼續(xù)忽悠!
就算什么都不懂,也要給別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說得好!”
曹丕首先說道。
這句話最早出自《三國志》,他們都是第一次聽到,除了覺得新鮮,又覺得很有道理。
司馬懿微微一怔,暗想郭泰居然還有詭辯之能。
其他人微微點(diǎn)頭,隨后朝著楊修看過去,看他如何應(yīng)對。
楊修沒想到自己會落于下風(fēng),反而還給人一種,自己沒有思考能力的感覺,連忙又道:“我苦讀詩書,很多書籍,均有涉獵,但就是有些疑惑難解。”
郭泰隨口問道:“你都讀了什么書?”
“四書五經(jīng),全部讀過,先賢之書,皆有涉獵?!?br/>
楊修一開口,就用很謙虛的語氣,表現(xiàn)得自己讀的書很多。
要知道在這個年代,書籍都只是竹簡,還是手抄的,珍貴得很,只有世家豪族,才有藏書的資格和能力,普通人家根本不可能有。
就算是某些士族,藏書很多,但也不可能擁有所有書籍,而一般百姓,連識字的機(jī)會都沒有。
楊修這話一出口,其他人無不羨慕地看了過去。
果然是弘農(nóng)楊家,四世三公,底蘊(yùn)深不可測。
想了一會,郭泰又問:“德祖可都精通?”
“未曾……”
楊修愣了一下,剛想說精通了,準(zhǔn)備繼續(xù)裝下去,但要是這樣說,就自相矛盾。
剛才他說了有不懂的地方,要是精通,還能有疑惑嗎?那就是故意找茬,心胸狹窄,刻意地報復(fù)郭泰剛才的話。
郭泰故作可惜地嘆了口氣:“我總算明白德祖的疑惑,從何而來?!?br/>
“你讀的書很多沒錯,但沒有精通,就是略懂,只通曉皮毛,如何做學(xué)問?當(dāng)然到處都是疑惑?!?br/>
“學(xué)的越多,心中疑惑更甚,雜念叢生,學(xué)來又有何用?”
“學(xué)問最忌的就是心煩意躁,急功近利,貪多不精,德祖你不行啊!”
“不過我就是亂說的,你也別生氣,要是聽著不悅耳,就當(dāng)我是胡說八道?!?br/>
說到最后,他微微搖頭。
至于為什么要這樣做,郭泰心里的解釋,就是這樣夠裝逼,先說了一番長篇大論,再來一個惋惜的搖頭,逼格瞬間拉滿,讓滿座震驚。
楊修瞬間不知道如何反駁,臉色漲紅。
竟然要被郭泰給比下去,他必須盡快找回面子,問道:“請問先生讀過什么書?”
郭泰也想和他一樣裝逼的,把各種書名說出來,但實(shí)力不允許,要是說了一堆四書五經(jīng),再順勢一問,豈不是露餡。
我讀過什么書?
三國演義算不算?在這個年代應(yīng)該不算。
“只有半部論語,從我讀書識字開始,一直讀到現(xiàn)在,對我而言,還未全部讀懂,不敢讀其他?!?br/>
“如果連半部論語都沒有精通,又有何顏面去看其他圣賢之書?”
郭泰淡淡地說道。
眾人一怔。
能被曹操推崇的人,只讀過半部論語?
他們覺得肯定不可能,絕對是謙虛之詞,比剛才楊修還要自謙。
但是……
又被他裝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