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鳳調(diào)是燕京的鐵片大鼓。
都是脫胎于樂亭大鼓,也屬板腔體曲種。
從中吸取了落腔調(diào)和哭腔的特點(diǎn),所以有許多相似之處。
唱調(diào)上有種悲切切、酸溜溜的感覺。
“我給大家學(xué)學(xué)?”
秦默爽快的沖大家問道。
這是跟觀眾互動,看他們的反饋,來判斷自己應(yīng)該唱多少句。
“好!”
臺下觀眾很是熱情,喊得也特別大聲。
周九涼也順著說:“您來唄!”
秦默這次沒有清嗓子,張口就唱道:
“春雨蟄春驚谷天,夏滿芒夏二署相連~”
“秋處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夏這個(gè)秋冬分為了四季~”
“清明這個(gè)佳節(jié)都把墳圓~”
“死去的良家的女,兒孫祭奠~”
“苦命這個(gè)九涼,何人把他可憐……”
看著秦默的手,沖他指過來,詞兒還把原來的“技女”改成了“九涼”。
周九涼一把打斷秦默:“哪有這段兒啊?”
卻見秦默不管不顧,臉上浮現(xiàn)笑意,口中還在唱著:“哎嗨哎~~~~”
唱完后,沖觀眾們介紹道:“這段叫《勸九涼》!”
“沒有啊,沒聽說過!”
周九涼連連擺手。
“不承認(rèn)了?”
秦默笑呵呵的看著他,“多好聽?。俊?br/> 周九涼悻悻道:“好聽是好聽,名字不能瞎改!”
“還有一種曲藝形式叫:蓮花落!”
秦默話鋒一轉(zhuǎn),剛才那段兒是好聽,但是名字不可說,否則會被打成三俗演員。
特別是在這節(jié)目里,不管后期減不減,那名字里的倆個(gè)字,只要從他口中說出去,就算被人捏著把柄了。
“蓮花落?”
周九涼也順著掀過了這篇兒。
“十不閑兒,蓮花落!”
秦默悠悠說道,“最早‘十不閑兒’是‘十不閑兒’,‘蓮花落’是‘蓮花落’,自打慈禧太后過生日,兩者合二為一,搭著班一塊演出!”
“是!”
周九涼說。
“拿十不閑兒來說,相聲演員用的少?!?br/> 秦默繼續(xù)介紹,“以前聽師父他們說相聲開場,先唱十不閑兒的《發(fā)四喜》,福、祿、壽、喜這么四番,唱起來好聽!”
“您聽過?”
周九涼問道,“要不給咱唱唱?”
秦默這次二話不說直接開唱:
“福字兒添了來喜沖沖~”
“福緣善慶降瑞平~”
“福如東海長流水~”
“恨福來遲身穿大紅~”
“斗斗個(gè)起斗起斗嗆!”
最后一句,秦默做了個(gè)橫眉瞪眼的動作。
反倒是有些滑稽,不禁讓觀眾呵呵笑了起來。
相聲的唱里,有正唱和歪唱,歪唱也是有功夫的,但逗笑觀眾的不僅僅是唱法和改編的唱詞,也包括唱時(shí)候的動作。
后臺。
老郭和余大爺對于秦默最后的表情和動作,倒是并不異常。
但對于他還會唱十不閑兒,著實(shí)是有些驚訝的。
“哎呦,好久不聽了!”
老郭微笑著說,“當(dāng)年相聲大會開場前,就唱這個(gè),老多年了,我當(dāng)年也沒少唱過,后來就不怎么唱了!”
“有《大西廂》了!”
余大爺笑道,自從《大西廂》成了德謙相聲社的開場唱段后,基本上就固定了。
特別是商演開場,這么多年基本就沒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