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閉上眼睛,作為第三人的角度,他仿佛懸浮在一個四維空間里,靜靜的觀看了伯格曼事件或者說鬧劇的全過程。
如此最后一個疑團也解開了。
檢方一頓挖地三尺,找到了伯格曼和大衛(wèi)·希爾的這個協(xié)議。
海因斯知道自己黨派高層正看大衛(wèi)·希爾不順眼,千方百計要搞掉他,于是不顧調查還沒結束便捧著卷宗去向上面獻寶。
上面也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切入點,雖然證據方面和案值標的還有欠缺,但這都不是什么大問題,用海量的資源來彌補就是。
列寧說過嘛“絕對是數量優(yōu)勢就是質量優(yōu)勢”,集中所有媒體開火,先下手把水攪渾,讓大衛(wèi)希爾辯無可辯再說。
這才有了資深參議員帶著眾議員和市政參議一起出馬的豪華陣容。
目的就是通過各方面施加壓力,讓法庭判定伯格曼行賄罪成立。
這手可謂隔山打牛,并沒有直接說大衛(wèi)·希爾受賄。
但伯格曼承認向他行賄。
ok!
做成新聞放出去吧,沒有多少人會關注大衛(wèi)·希爾是不是拿了錢,媒體會把大眾的眼球吸引到猶太惡棍私下和共和黨議員達成協(xié)議涉嫌利益輸送,猶太惡棍被法庭判處行賄罪。
呵呵,大衛(wèi)·希爾就是跳進密西西比河都洗不清。
等洗干凈了,大選也早就結束了。
完美!
嚴格來說,這個案子屬于民主黨人刻意制造出來,伯格曼當然不是好人,實際上開養(yǎng)老院的哪兒有什么好人?
大衛(wèi)·希爾也未必真的像他自己所宣稱的那樣奉公守法。
但至少從這個案子來看,這兩人真有點冤。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兩個社區(qū)混子,平時小偷小摸調戲婦女不斷,但某天忽然說這倆是殺人慣犯,手上有無數條人命,這tmd確實是冤枉啊
愛德華才不在乎這倆家伙,他腦子里想的無非是怎么施展一下自己的才華,搞點成績出來,好讓露絲伯格對自己另眼相看。
雖然。比自己大好幾歲,但三十出頭正是女人最風韻最漂亮的年紀,而且知性文雅,比梅根的咄咄逼人更加富有吸引力。
但要征服起來也更加困難,畢竟露絲伯格各方面都要超出梅根不少,這樣的女人眼界極高。
愛德華撓撓頭,覺得還是先把精神集中到案子上再說。
說起來,這個案子確實挺有意思,不但是少見的聯(lián)邦/州并聯(lián)進行,而且民主黨在操縱媒體上的能力,也讓愛德華吃驚不小。
原本以為自己是穿越者,資深網民,知道怎么挑動民眾情緒,并且還在之前的案子中實踐過。
看來那純屬自己運氣,打了對方一個湊手不及,對方也沒認真把自己作為對手。
民主黨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一旦動起來,那么擋在他面前的任何個人和勢力都會被碾過,除非……是……共和黨……
眼下最要緊的行動是暫緩伯格曼的入獄。
按照紐約州最高法院的宣判,他還有三天就會被押入大牢。
一旦正式進了監(jiān)獄,那么之后的上訴流程都會被拖慢,沒準官司贏了,伯格曼的刑期也滿了。
當然,那時是可以申請國家賠償的,但對于一個70多的老頭而言,金錢和兩年的自由孰輕孰重顯然一望可知。
“不對,伯格曼這貨,多半會選擇巨額國家賠償吧。犧牲兩年自由換去一大筆美元,真正的猶太人應該會懊悔當時法官為啥不多判自己幾年……然后要求賠償金額從他入獄開始就計算復利……”愛德華不懷好意的猜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