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這下那個家伙該刮目相看了吧?
對了,他說有大行動,卻是一定要見識下的。不讓參加都不行,楚嬌暗暗下著決心。
電話鈴響了,楚嬌心情好,上前便接了起來。還真是找她的,是何曉燕打來的電話。
原來,孤軍營的問題經(jīng)過國府與租界當局的交涉,已經(jīng)得到了初步的解決。
以后由中國政府按國*軍待遇,撥給每人每月九元伙食費,匯至租界工部局,由工部局派人安排伙食等生活。
另外,由于孤軍營的斗爭,以及上海各界的聲援,工部局還作出了讓步,允許外界人士入內(nèi)參觀慰問,只要謝團官兵能安心待在營里,他們甚至可以升旗。
何曉燕告訴楚嬌,她們那個團體組織大家去參觀“孤軍營”,已經(jīng)從工部局申領(lǐng)了通行證,詢問楚嬌去不去。
楚嬌只猶豫了一下,便痛快地答應(yīng),問清了會合的地點,她便掛了電話。
參觀孤軍營對楚嬌來說可有可無,因為在她的意識中,自己是高手哦,什么紀念會、撒傳單、貼標語這樣的層次,哪是自己該干的?
何況,那樣無謂的拋頭露面,反倒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
但有一件事情一直梗在楚嬌心里,那就是在孤軍營外看到的似乎是張成富的疑問。她要得到確認,這次參觀慰問難道不是一次機會?
……………
晨霧漸漸散去,陽光重新撒下來,挺風和日麗的。
松江女中的初中學生們排著隊,唱著歌,打著條幅,沿著愛文義路(今北京西路)走了過來。
到膠州路口向北轉(zhuǎn),再沿著膠州路走到膠州公園北面,就看到兩排高高的圍墻,一排延伸到海防路口向西轉(zhuǎn)彎,另一排就是膠州公園的后墻。
看到了孤軍營,學生們都興奮起來,說話聲也大了起來。
已經(jīng)在女中當實習老師的何曉燕臉上笑容燦爛,她看到的是來參觀慰問的不只是她們這一個團體,欣慰的是人們沒有忘記這些抗日的英雄。
“人心不死,抗日必勝!”
何曉燕身旁是她的大學同學,同樣義務(wù)到遷移到租界的松江女中去教學的梁仲春,很感慨地望著前面,“今天真是一堂很好的愛國抗日教育課?!?br/> 何曉燕點了點頭,四下張望,想找到楚嬌。
“雖然我對楚嬌很有些意見,但你叫她來,讓她感受一下,也是很好的辦法。”梁仲春看了何曉燕一眼,委婉地說道。
何曉燕微微一笑,明白這是梁仲春主動為剛剛的爭吵表示了退讓和妥協(xié)。
沉吟了一下,她緩緩說道:“阿嬌變了好多,但我覺得她并不是因為受傷而害怕畏縮了。她的家庭,她所處的環(huán)境,使她不能象咱們那樣自由自在,可不能說她沒有愛國熱情,不關(guān)心抗日。只有多接觸,多引導,才能使她的思想有所轉(zhuǎn)變,而不是將她拒之千里。”
梁仲春輕輕點頭,說道:“我是有些求全責備了,你說得很有道理,咱們看日后吧!”
“在那兒呢!”何曉燕伸手一指,楚嬌正從不遠處的汽車里鉆出來,向她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