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兄莫要動怒,趙先生感念叔父恩義,是個重情分的人!
高澄一句話勸住了司馬消難,也讓趙彥深將注意力放在了這位笑吟吟的渤海王世子身上。
“趙先生,世兄知道澄缺了人手,出于對先生才學的推崇,這才為我舉薦了先生。
“先生不愿背棄恩主,澄極為敬佩,但若是叔父得知世兄逼迫先生,難免父子失和,這才是僚佐最大的罪過。
“先生不妨先搬去我府上,若是叔父知曉后,再來討要,澄定不阻撓,先生以為如何?”
既照顧到司馬消難的顏面,又讓趙彥深無從拒絕。
“如此,彥深愿聽從阿郎與世子的吩咐。”
高澄不是沒想過直接向司馬子如要人,但司馬子如將來能將趙彥深推薦給高歡,對他自然是極為倚重。
從高敖曹那里誆來陳元康容易,在司馬子如手上撬走趙彥深卻難,更何況欠司馬消難這個憨憨的人情,可比欠司馬子如好多了。
趙彥深轉投高澄后,司馬子如還當真能去討要?
高澄見意圖得逞,等待趙彥深收拾妥當后,立即帶著趙氏母子回了渤海王府安頓。
他計劃依舊拿趙彥深當文吏使用,并未升作幕僚。
陳元康能擔任高澄幕府司馬,是因為他先后經(jīng)歷李崇、高敖曹的幕府,在高敖曹麾下任開府司馬一職。
至于楊愔、崔季舒,一個出身弘農(nóng)楊氏,一個出身博陵崔氏,又都是高澄在河北的舊人。
這些人的出身、履歷,都不是司馬子如府中一名門客能夠比擬。
求賢若渴的同時,也要顧及舊人的情緒。
出身低微,聲名不顯,又沒有功勞的趙彥深,驟然與陳、楊、崔三人并列,且不說舊人們有沒有想法,高澄自己都覺得過意不去。
趙彥深注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往上攀升。
高澄帶回趙彥深后,并沒有把太多心思放在他身上,小高王對籠絡人心這種事,有自己的理解。
對付高敖曹那種弟控,他選擇交好高季式。面對趙彥深這種孝子,則打算施恩趙母。
當然,這些都是今后的事情,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與元仲華的婚事。
太昌元年(532年)五月初二,婚嫁吉日。
作為天子之妹,渤?ね跏雷拥牡掌蓿偃A的婚事極為風光,嫁妝與百官賀禮,填滿了渤海王府十間屋子。
高澄認識,或不認識的官員們陸續(xù)來賀。
卻沒在人群中見著他的摯愛親朋、手足兄弟,司馬消難。
與人打聽,才知道昨夜被司馬子如吊起來打,如今在家養(yǎng)傷,下不得地。
希望這事不會影響他們父子間的感情。
否則司馬消難心生怨恨,為報復,真的與庶母做出茍且之事,高澄為了保住好兄弟的性命,少不得要委屈自己蒙受污名,去勸解司馬子如:
‘我也曾與鄭大車私通,像這樣的事情,應該掩蓋起來才是......。’
可惜天下人都知道,小高王為人純孝,干不出那種事,只能作罷。
慶幸的是好兄弟這場罪沒有白受,至少司馬子如已經(jīng)默認了趙彥深被高澄挖走一事。
繁瑣的禮節(jié)過后,在賓客的圍觀中,高澄終于見到了用團扇遮面的妻子,元仲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