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華容城門口發(fā)生這么一次群體性事件之時,華容令浩周一直站在城頭上冷冷得看著,看著城外群情激奮的荊州兵,還有一些同樣滿腹怨言的北方兵,全都在那里蠢蠢欲動想要搞事情。
不過浩周一直都沒有亂動,直到人群之中突然間竄出來幾個人在那里喊要投奔劉耷的口號。
聽到了這么一個危險的口號,浩周終于不敢繼續(xù)坐視不理,這很有可能會釀成一場兵變,馬上對著自己的親兵喊道:“給我沖出去把那幾個領(lǐng)頭鬧事的給我拿下!有敢抵抗的格殺勿論!”
聚集在華容城附近的敗兵,足足有好幾千人,本來他們都分散在各處,其中有不少已經(jīng)準(zhǔn)備繞過華容城繼續(xù)向江陵進發(fā),結(jié)果出了這么一次群體性事件后,馬上都聚集到縣城門口。
面對著如此多的敗兵,浩周卻是一點兒不害怕,他手底下雖然只有三千人,但這三千人并沒有參與之前的赤壁之戰(zhàn)和華容敗退,士氣比較旺盛,之前又一直在縣城之中,不像那些敗軍一樣饑寒交迫,可以說是以逸待勞。
所以哪怕是面對著城外數(shù)倍的敵人,浩周還是讓自己的手下主動出城平叛,這群喪家之犬如何是自己手下將士們的對手。
隨著浩周的一聲令下,手下的軍官便帶著將近一千人殺了出去。面對這種成建制的精銳之師,城外那已經(jīng)喪失了建制,饑寒交迫、丟盔棄甲的敗軍,根本就不是對手,更不用說大部分人根本不想造反。
按照浩周的想法,隨著他的軍隊出城平叛,外面的烏合之眾肯定不是對手,一個沖鋒便將大部分沖散,剩下的便是捉拿那幾個帶頭鬧事的**,然后把他們的腦袋砍了掛在華榮城的城門上,用來警告接下來的敗兵老實點兒。
事情的發(fā)展,一開始和浩周的劇本描寫的一樣,先行沖出去的曹軍士兵,多少還念著點兒香火請,沒對這幫敗兵下死手,只是想把他們趕走,然后抓住那帶頭鬧事的刺頭。而那些鬧事的敗兵果然也是一觸即潰,根本沒有什么有效的組織。
等待浩周手下的一千人剛剛沖出一多半,正顯得頗為雜亂的時候,敗兵之中卻是突然間殺出兩支行列整齊的隊伍來,一支對著出城的魏軍便是迎頭痛擊,另外一支卻是直接非常明確的繞后奪取城門的控制權(quán)。
這個出兵的火候?qū)嵲谇〉胶锰?,尤其是繞后奪取城門的那支百余人的小隊,在前面幾十名騎兵的帶領(lǐng)下,一下子便從側(cè)方穿插到城門口,徑直朝著城門殺了過來。
甫一交手,這支百人小隊在為首的一名將近兩米的騎士帶領(lǐng)之下,一下子便把城門附近的浩周兵給打崩了,順勢便把沒沖出城的浩周士兵給頂了進去。
這一幕把浩周看得睚眥欲裂,他也是見識過不少場面的人,即便是曹丞相手底下的虎豹騎也不過這種戰(zhàn)斗力。
就在城門這邊激戰(zhàn)不休的時候,從敗軍之中殺出來的一支千人隊伍,則是正面打穿了浩周的出城軍,他們也不對潰軍做多余的糾纏,徑直朝著城門沖去,想要和城門口的那支百人隊一起沖進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