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如龔自強所說,他以前的客人大多都是熟客介紹來的,陌生上門的人非常少。
而現(xiàn)有的客人初次上門時其實都是來改衣服的,在知道他能做衣服,質(zhì)量也不錯時才變成了老顧客。
原來原因竟然是在這里嗎?
“可店鋪又改不了,這也沒辦法換??!”李叔悶著搖頭道。
“不用換?!?br/> 龔自強笑了笑:“這是你的劣勢,其實也是你的優(yōu)勢,整個市場里就你一家裁縫,只要做出頭,你絕對是這里的第一!”
李叔皺了皺眉。
龔自強這話說得輕巧,但想要出頭談何容易?
這種話就像是一個毛頭小子指著太陽說要把它踩在腳下一般,不知天高地厚。
“小龔啊,我知道你意思,但是你李叔我踏實了一輩子,偏的東西是不會干的,要是你說的辦法是那種的話,那還是算了?!?br/> 他以為龔自強要說些什么損人利己的門路,所以語氣稍微硬了幾分。
這么好一個小伙子,可不能走上了歪路。
但龔自強卻是笑著搖了搖頭:“放心,違法的事我也不會干的,方法很簡單,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他說方法很簡單。
第一點,店鋪改造。
以前的老李裁縫店店設(shè)太普通,往布料行里一塞,不仔細(xì)看都不知道他是做衣服的。
所以第一步就是讓店鋪能吸引得住路人。
龔自強讓李叔把自己做好的幾件質(zhì)量很好的西裝,還有女式旗袍直接懸掛在了門口,再打算買幾盞高瓦燈泡直接打個高光,讓人大白天就能一眼看到這里閃閃發(fā)光的衣服。
其次店里的一些陳設(shè)擺動和商品布局他也提了幾點思路,李阿姨一點就通,甚至改良得比他更好。
提出了擺點現(xiàn)在年輕人喜歡的款式,顏色也要弄得鮮艷和潮流一些,更好地吸引年輕受眾。
第二步則是做好引流,李叔的店位置比較偏,所以龔自強讓兩老拿幾件衣服送給關(guān)系過得去的其他攤主,讓他們也在自己的布料店、紐扣店里擺幾件自己的樣衫。
這樣去店里買布料的客人就會直接看到李叔的精致手工,雖然當(dāng)時可能不會買,但心底卻埋下了一個種子,遲早能變成他的客戶。
這就是把別人店的流量發(fā)展成自己的客人,相互之間也沒有利益沖突,屬于異業(yè)合作的一種形式。
網(wǎng)上的客源龔自強原本想要讓二老開個網(wǎng)店的,那樣銷量一旦起來收入將會立刻爆發(fā)。
但鑒于兩人都不怎么會玩電腦,搞不清楚網(wǎng)店后臺七七八八的規(guī)則,加上他們的制衣效率的確不高,只好放棄了這條路。
至于最后一點,還是班長李可心提醒他的,也是他這次來的主要目的。
這一次班服制作,全班一共做了三十六件衣服,而有這個需求的肯定不是一個班,要是十個班,一百個班呢?
那得賺多少錢?!
龔自強就算一件衣服抽五塊錢的提成,一千件就是五千塊!也夠他賺的了。
至于李老做不了那么多的事也很好辦,李阿姨每天和布行的人嘮嗑,早就和布行這邊的老板們熟絡(luò)了。
而干布行的人,別的不行,玩玩剪刀,裁裁布料什么的都是小意思,李阿姨弄幾個硬紙片讓他們照著樣子剪,根本不費功夫,那些老板也樂得賺這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