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推波逐浪
太宰府,客堂之中,公子波小心翼翼的坐著,卻并不敢發(fā)話。
“少宰大人,今日之事你怎么看?”
伯否看了看公子波,知道公子波看不出什么問題,卻還是主動問起他的看法。
而且稱謂也是官職,并非普通稱謂,這就是要讓公子波以官務(wù)之事來看。
“回太宰大人,今日越國國書說得很明確,蓮花公主就在吳國。
想來蓮花公主并非無故失蹤,其實是主動逃離越國。
這其中該發(fā)生了什么,不知道會不會與鬼谷王禪之死有關(guān),或者是與勝玉妹妹有關(guān)。
她是吳國使臣,不知為何會帶蓮花公主逃離。
想來父王會詢問于她,自她出使回來,也該有一個交待。”
伯否一聽,臉上布滿譏笑,顯然對公子波的分析一點也不贊同。
“少宰大人,那你說王上又會如何處理此事?”
伯否還是問著公子波,而公子波也看出伯否對他的回答并不滿意,心里也有些不舒服。
“太宰大人,若說三個月時間應(yīng)該很寬裕了。
越國失了蓮花公主,顏面大失,父王此時應(yīng)該會下令吳國上下找尋蓮花公主。
再派使臣把蓮花公主送回越國,這樣以顯得我吳國交好之心。
只要詢問勝玉公主,勝玉應(yīng)該知道些蓮花公主的眉目。
此次出使越國都是鬼谷王禪的主意,讓勝玉出使越國,結(jié)果勝玉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帶蓮花公主私自逃脫。
若早知如此,該由我與二個弟弟出使,更為適合?!?br/>
公子波此時還是心有怨氣,他現(xiàn)在知道此次越王為蓮花公主慶祝生辰之宴其實還有招婿的目的。
因為聽信鬼谷王禪的鬼主意,反而使自己錯失了一次越國招婿表現(xiàn)的機會。
伯否此時冷笑一聲看著公子波。
公子波一愣問道:“太宰大人,難道在下說得不對嗎?
鬼谷王禪從來也不會做出什么好事來。
此次聽說他被南海婆婆以及幽冥尊主所殺,實也是自作自受,怨不得別人。
吳都沒有他也該風平浪靜一些時日了?!?br/>
公子波也是幸災(zāi)樂禍,對于鬼谷王禪的死訊,充滿欣悅,臉上帶著滿意的笑容。
“哼,少宰大人,你想聽聽我的分析嗎?”
“還請?zhí)状笕耸鞠?,在下洗耳恭聽?!?br/>
公子波顯得也十分尚賢,也想聽聽身為太宰的高見,雖然伯否一哼,實已不給公子波面子,但公子波卻并不以為然。
“此次越國蓮花生辰,名為為蓮花慶生之宴,實為越王招婿之舉,少宰大人可知曉?”
公子波一聽,到是有些失望,沒想到堂堂太宰大人,竟然問出此話。
此中之理他現(xiàn)在當然知道了可太宰說起,自然顯得有些讓人難與信服。
“這個在下自然知道,他招墨翟為婿,也是看中墨翟一表人才,風度翩翩,儒雅風流。
若與蓮花相配,該也是朗才女貌天作之選,并無什么不妥之處?!?br/>
伯否一聽,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沒想到公子波于列國之事,列國之間的利益糾葛如此幼稚,心里也是十分失望。
“鬼谷王禪雖死,可他卻對吳國出了許多力,在選勝玉出使之時他就已經(jīng)看出越王的野心。
而我也只是后來才慢慢領(lǐng)悟,鬼谷王禪之智非少宰大人可比。
當時王上之所以答應(yīng)勝玉出使,其實也大概知道越王勾踐的心思,只是不明說而已。
可少宰大人現(xiàn)在才知,而且一知半解,實讓老夫失望至極。
難得你還如此開心,覺得錯失了一個被招為越國公主婿的好機會,實在是幼稚之極?!?br/>
伯否此時已不給公子波留什么情面,話語里也是對公子波十分輕謬。
讓公子波一聽,也是同紅耳馳,慢慢有些怒意,卻還是裝作十分耐心的樣子。
“不知太宰大人何出此言,縱然鬼谷王禪去時已知,也不說明什么問題。
難道我與二弟還有夫差三弟出使越國就不如勝玉出使嗎?”
公子波此時已是有些不耐煩了。
“少宰大人,若說吳國三個公子出使越國,并無不妥,只是會讓吳國憑丟顏面。
老身也不跟少宰大人兜圈子了,直接與你明說。
此次一眾公子之中,越王只會中意于宋國使臣墨翟而不會中意你們其它任何一人。
而若你們代表吳國,這難道不是讓吳國顏面盡失之面嗎?
想來少宰大人也知道此次還有其它公子,包括楚國公子白公勝,衛(wèi)國公子、齊國公子。
這些人也都只是陪客而已。
相反若勝玉出使,自然不會涉及招婿之爭,也就無所謂顏面之事。
若吳王三子出使越國,連公主婿都爭不到,那不讓吳國顏面盡失,又能如何?
鬼谷王禪與王上早就知道此事,所以才選了勝玉出使,就是其中之意。
大公子難道還有自信?”
伯否把為什么選勝玉反而不失吳國顏面的道理說出,也讓公子波一驚,心里捉摸著。
他想不到這列國之交,原來還有如此多的隱情,怪不得鬼谷王禪的主意能得吳王欣賞,心里多少也有一些自嘆不如。
“少宰大人,此次越國招婿,你應(yīng)該知道得比旁人要多,畢竟這列國訊息由你主管。
你可知為何白公勝愴惶逃走,就是怕被公主看上,而又駁了越王之意,怕遭鬼谷王禪同樣的遭遇,所以才連夜逃回越國。
越王勾踐野心極大,并無與吳國交好之心,而是懷著征伐之意。
上次范蠡親來吳國為伍子祝壽,其心不軌。
一是挑拔王上與伍子關(guān)系,也同時探查吳國君臣關(guān)系,太子之選等。
越國出此厚禮,難道會不計收獲嗎?
越國范蠡出了名的斤斤計較,在戰(zhàn)場之上從不吃虧,在戰(zhàn)場之下,也小利不失。
其二是也為此次蓮花招婿設(shè)下埋伏,讓吳國不得不派使團出使越國。
而且越王也算計到吳國會派你們兄弟三人其一參加,這樣通過一個小小的宴席,就會讓吳國失了顏面,卻不顯聲露色,如此心計,你覺得大公子還想著參與嗎?
越王勾踐一心想攻伐吳國,所以才會故意與宋國交好,一南一北,讓吳國夾兩國之間。
而西邊的楚國一直與吳國相攻,如此一來,吳國必然被孤立于三國之中。
這才是越王勾踐的真正目的,所以連楚國公子白公勝都不選婿之內(nèi)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說鬼谷王禪如此安排,實也是為三個公子著想,也是為吳國著想。
大公子,你既然心有爭位之志,也該有些容人之心?!?br/>
公子波現(xiàn)在聽伯否一說,冷汗直流,也是心有余悸,可他卻又另有它想。
既然大家都覺得鬼谷王禪如此了不起,那越王勾踐為何不招鬼谷王禪,而是對他痛下殺手。
似乎又與越王野心相駁。
“太宰大人,是在下一時不解,蒙了心智,剛才言語有失,還望太宰大人見諒。
在下還有一事不明,不知可否問詢?”
此時公子波已是不敢自負,而是低聲下氣,沒有吳王公子的傲嬌了。
“少宰大人是不是想知道,為何鬼谷王禪如此聰慧,卻不得越王欣賞,不招他為婿?
若說能得到鬼谷王禪,勝過百萬雄獅,卻也更好實現(xiàn)其野心,這其中之意,其實并不難解。
其一越王勾踐也若王上一樣,知道鬼谷王禪之能,非是為爭列國權(quán)臣之用,而意在大周列國。
所以王上對鬼谷王禪也是又愛又怕。
而且鬼谷王禪為楚人,受原楚相李悝照拂,所以此恩,鬼谷王禪當不會輕易忘了。
王上也才不敢也不會重用于他,若不然依王上禮賢招才之心,早就封賜于他,又怎會在你三位公子之下呢?
其二君王治國之道,還在于朝堂平衡。
吳國有我與伍子相國,還有孫武將軍,已是相互平衡牽制,共同輔佐吳王。
而越國文有相國文種,武有范蠡中將軍,若再加上一個聰慧無比的鬼谷王禪。
那么勢必會引發(fā)越國權(quán)利爭斗,于越國不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