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長途趕路,夜間經(jīng)常借宿,并且由于古代的風(fēng)氣比較淳樸,所以借宿這種事基本不會遭受拒絕。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郭子儀他們恰恰遭到了拒絕。
……
小村口,石墻邊。
幾個體格強壯的漢子,手中拿著自制的長矛,臉色十分警惕,擁簇著一個老人。
那老人臉上有一道刀疤,同時左邊的胳膊也是殘缺,年齡約莫五十歲上下,但是精氣神卻很矍鑠。
古代五十歲的人,基本上半截子入土,大多數(shù)都是身形佝僂,說話走路的時候經(jīng)常氣喘吁吁。
但是這個老人不同,他的腰桿看起來很挺,并且眼神也很犀利,看人之時仿佛閃爍銳光。
雖是如此,然而這老人說話很和氣,甚至不能用和氣形容,而是一種謹(jǐn)小慎微的拘謹(jǐn):
“貴人,真的抱歉,我們村子實在太小啦,無法接待你們的商隊?!?br/>
“并且小老兒還想勸您一句,您能不能帶著車隊繼續(xù)往前走,只要往前再走五十里,就可以到達(dá)我們的縣城,那里是城池,夜間很安全?!?br/>
“貴人,貴人,莫生氣好嗎,小老兒求您莫要生氣?!?br/>
“我并不是惡意拒絕,也不是天生冷漠。之所以不敢挽留你們,實在是我們村子有著苦衷啊?!?br/>
“唉……”
“所謂出門在外萬事難,與人方便才能予己方便,小老兒曾經(jīng)也出過幾次遠(yuǎn)門,深知夜間借宿的重要性,如果不是因為某些特殊情況,小老兒真的很想讓你們留一晚?!?br/>
“但是沒辦法啊,小老兒真的不能留你們?!?br/>
這老人的語氣很委婉,姿態(tài)也擺的十分低下。
他自從小老兒。
他拒絕的時候用的是一個‘求’字。
明明郭子儀他們才是來求借宿的,但是他這個拒絕者卻反過來求人諒解。
姿態(tài)真的很低。
郭子儀嘆了口氣,忽然開口問道:“老人家你以前當(dāng)過兵卒吧?”
老人明顯一怔,眼神下意識警惕,道:“貴人您怎么知道?”
郭子儀呵呵而笑,大有深意的指了指村邊石墻。
老人連忙解釋道:“這算不得什么,很多村子都有,比如石墻,又比如柵欄,不但能夠阻擋野獸,而且也可保護(hù)村里的小孩子亂跑。”
郭子儀微微一笑,道:“是么?但我認(rèn)為主要是防御匪患吧?!?br/>
老人不由嘆了口氣,點點頭道:“貴人說的是?!?br/>
郭子儀看他一眼,然后轉(zhuǎn)身看向李光弼,笑著道:“李兄弟,你出來表現(xiàn)一下吧,告訴這位老人家,咱們?yōu)槭裁粗浪?dāng)過兵卒?!?br/>
李光弼哈哈兩聲,擠眉弄眼的站出來。
這小子最愛的就是顯擺。
所以分析的時候頭頭是道。
“首先,石墻的建造,這種高度和厚度,很顯然是因為豐富的經(jīng)驗積累。然而一個村子不可能經(jīng)常遭遇匪患,并在匪患之中積攢出防御的經(jīng)驗……”
“所以這件事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擁有經(jīng)驗之人乃是在別處學(xué)到。”
“普通老百姓一輩子很難遠(yuǎn)行,也許從出生到死亡只在家鄉(xiāng)二十里范圍內(nèi)生活,那么也就意味著,這種百姓的見識不會太高?!?br/>
“既是見識高,但也不一定是這方面的見識,因為這方面的見識很特殊,唯有軍隊之中的軍人才會有。”
“此一點,我們先可推斷你們村中有人當(dāng)過兵卒,并且還不是普通兵卒,至少是經(jīng)過大場面的兵卒。而且,從軍的時間很長。如果時間較短,同樣積累不出有用的經(jīng)驗?!?br/>
李光弼說到這里,得意洋洋看了一眼老人,又道:“其實這種情況很明顯,我老大也能看出來,但是我老大不愿意表現(xiàn),所以把表現(xiàn)的機會給了我。既然如此,咱一定要說的詳細(xì)一些?!?br/>
“第二點推斷,關(guān)乎老人家你?!?br/>
“雖然你的年齡很大,但是你的腰桿依舊堅挺。這不像是普通農(nóng)人,農(nóng)人在你這個年齡早就蹲墻根了。”
“還有你臉上的刀疤,這是利器砍傷所致,若是普通農(nóng)具劈砍你,砍不出這么齊整的傷口。由此可以推斷,老人家你最起碼面對過手持利刃的人。”
“還有,你左邊胳膊殘缺,斷茬之處十分光滑,同樣可以推斷是利刃劈砍。但卻不和臉上傷口所致的兵器一樣,而是另一種極為厚重的兵器所致?!?br/>
“如果你臉上挨的也是這種兵器,絕不會只留下一道刀疤而已,恐怕直接就劈開你的腦袋,那樣的話你也活不到現(xiàn)在……”
“綜上推斷,本人做出如下判斷,老人家你臉上傷口,來自于劍器之類的兵刃,而你胳膊上的殘缺,則是被人用大刀劈砍。”
“也就意味著,你這傷勢不可能來自一個人?!?br/>
李光弼說到這里,目光轉(zhuǎn)向郭子儀,嘿嘿笑道:“老大你覺得我分析如何?”
郭子儀伸手拍拍他肩膀,道:“很精確,不愧出身將門,但是有一點不好,你這小子太啰嗦了?!?br/>
李光弼訕訕而笑,尷尬道:“習(xí)慣了,看到老卒忍不住想顯擺?!?br/>
這時那個老人一聲長嘆,緩緩彎腰行禮道:“小老兒服了,貴人確實厲害,你們僅僅是一番推測,就將小老兒的情況一目了然,可見諸位貴人來歷非凡,絕不是我們小村子能惹的存在。”
郭子儀看他一眼,溫聲問道:“所以你確實是一個老卒,對不對?還有這村外的石墻防御,是你從軍隊里學(xué)到的理念,對不對?”
老人不再避諱掩飾,老老實實承認(rèn)道:“貴人說的一點沒錯,小老兒確實是個老卒,三十五年之前,我被征召成為府兵,足足在軍中待了二十五載,直到四十歲的時候才能回到家?!?br/>
說著一嘆,喃喃道:“十五歲從軍,二十五年生涯,小老兒我,是大唐最后一代的府兵?!?br/>
李光弼連忙湊到郭子儀跟前,低聲道:“咱們大唐從開元二十年開始,府兵制度徹底淪為頹廢。也就是說,這位老人家是開元二十年的時候退出軍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