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術,通俗點講,就是指武功。
????而武功,以前丁毅只在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中才看到過,但是小說和電影都有點神話,其實很多武功,就包含在生活中,有些簡單的功夫,只要你勤加練習就能化腐朽為神奇。
????大家都知道有些殺豬的人,一刀下去,切肉幾斤幾量,清清楚楚,這是常年積累,日夜練習的后果。
????古書上有苞丁解牛:“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他一生宰牛無數(shù)計,一把殺牛刀用了十九年依然鋒利無比,這也是因為反復實踐,殺牛多了,最后才會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像這樣的人,如果有名師指點,稍加練習,就可以成為一名出色的刀客,國術好手。
????現(xiàn)代社會,一些著名的運動員,常年練習一項運動,只要有名師指點,也容易成就明勁高手。
????陳家的陳若鋒,在那鄧師父的指點下,站在高臺上,用一根長繩,一頭綁著短棍,一頭綁著一桶水,雙手十指緊抓,不停的扭動卷起長繩,提起水桶,長年累月之后,手掌五指之勁會強大無比。(現(xiàn)實中有人這么練了很多年,吃核桃時空手一捏即碎。)
????當然了,陳若鋒和運動員們,練好了也只能算是外家的功夫,外家功夫只能算是國術的皮毛,沒有明師指點,自己練的話,很容易傷筋傷骨。
????所以一些運動員,軍中的兵王猛人,退役之后,身上會有很多毛病。
????國術真正巔峰算是清末和民國之初,而國術的稱呼也來源于那個時代。
????清朝末年,由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多次刺殺滿清高官,甚至親王,其中多倚仗武林中人出力。
????至1927年,國民政府委員長張之江發(fā)起,馮玉祥、于佑任,蔡元培等人呼吁,于南京創(chuàng)立了國術研究館,稱‘國術館組設,原本救國之熱誠,以期強種強國,而循至民眾均國術化’。(看最后一句話,那個時代,政府都希望全國百姓人人習武,強健體魄,保家衛(wèi)國。)
????1928年,更名為中央國術館,相當于民國時期主管國術的中央行政機構(與現(xiàn)在的教育部,衛(wèi)生部等一個級別。)
????之后省、市、縣級國術館(分館,支館)紛紛新設,且館長很多都是有市長,縣長兼任。
????由此可見當時國家政府對國術的重視,從此迎來中華武術界的‘黃金十年’。
????在那個時代,拔刀相助是英雄的象征,快義恩仇是俠義的精神,全國各地涌現(xiàn)出諸多國術高手,有很多人物都在后來被搬上電影屏幕,成為膾炙人口的武林傳奇。
????也同樣在那個年代,火器開始盛行,所謂‘武功再高,一槍撩倒’,甚至一些國術大師都死在槍口之下,很多練武的人都失了銳氣,覺的辛苦練上幾十年,不如一個拿槍的少年,再加之后國家日趨穩(wěn)定,政府重提‘俠以武犯禁’,慢慢的國術變的日漸衰弱。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國術精華都已經失傳殆盡,青黃不接,國內一些所謂練武的都只有花架子,擂臺上常見的自由搏擊,武林大會等,更多的就像是小孩子打架,抱著你摔我摔。
????看到這里,丁毅也不禁唏吁不已,曾經中華民族的愧寶,保家衛(wèi)國的根本,在這個時代曾經流落到用來武術表演,坑蒙拐騙的地步。
????現(xiàn)在他終于明白,當初練國術的人會說出一句‘只殺敵,不表演’的堅定,是何等的熱血。
????丁毅定了定神,繼續(xù)在網(wǎng)上搜索,心中對國術也越來越有興趣。
????后面看的更讓他大跌眼鏡。
????大概在兩三百年之前,又或者是一百多年之前,網(wǎng)上似乎對這段時間描的很隱晦,在丁毅所現(xiàn)在所呆的城市,東寧市里又涌起幾位國術高手。
????這些人不知從什么人身邊學到了真正的國術,使國術大放光芒,再次迎來一段時間的黃金期。
????經過這么多年的發(fā)展,如今帝國的國術已經在全世界發(fā)揚光大,國內的門派也百花奇放,不過因為政府也同樣堅定‘俠以武犯禁’這個根本,國內正面不準有國術的報道。
????所有學國術的人,都是私底下學習,各門各派的招生也非常低調嚴格。
????甚至普通子弟都沒有機會接觸到國術,只有一些名門貴族,世家子弟,政府高層的子女才有機會進入各大門派學習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