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宣問道:“真君,請恕貧道斗膽,貧道曾在山野修煉過一段時間,看出真君也是修為非凡,但是卻不知怎么會是卻看不透真君的修為,敢問些微修煉到了何種境界?”
楊戩沒想到他直接問到了這方面,略一猶豫,還是說出了實話:“不瞞道友,我主修的九轉玄功,兼修三清仙訣,走的是以力證道的路數,至于道友看不透我的修為,主要是道祖曾經傳我一個仙訣,可以隱藏修為。我現在的修為,已經證得了太乙道果”
孔宣見楊戩如實回答,微微頷首,雖然心里有所驚訝,卻不置可否,又問道:“道友亦是同道中人,可知天下除人族外,另有妖、巫、鬼等異族?”
妖族和巫族楊戩是知道的,鬼族也能猜到幾,,聽孔宣如此問,還是點了點頭。
“不知道友如何看待這些異族?”孔宣一邊問,一邊暗運玄功觀察著楊戩的表情變化。
楊戩聞言一愣,隱隱明白了孔宣的用意,他怕自己收元始天尊的影響,歧視異族。這個問題的答案若是不能讓對方滿意,只怕自己的一番欣喜要落空了。他略加思索,反問道:“異族又如何?同族又如何?唯一的區(qū)別就是畜生不一樣,但都是一樣的為尋求大道,而修煉的修煉者!難道因為是同族就要高看一點嗎?如果是同族之人要謀害我,那么我能因為是同族的人就不和他j計較了嗎?”
孔宣搖頭表示否定,被人背后謀害,自然不可能寬恕。楊戩順勢道:“承蒙道友不棄,貧道也就據實相告——在貧道眼里,眾族平等,只有敵我之分,并無妖、人之別。對于敵人,貧道從不吝惜霹靂手段;對于真心相投的自己人,就算是異族,貧道也必視之為手足兄弟,此言若有虛妄,管叫貧道不得好死?!?br/>
孔宣看出楊戩發(fā)下重誓,目光頓時一亮,楊戩趁機說出了一大通道理,首先從本質上分析,異類和人類同屬高等智慧生物,只是存在和生存的方式不同罷了,再從修煉的角度分析,大家可謂殊途同歸,都為追求大道而不懈努力的修士。
饒是孔宣修為高深,也被楊戩忽悠得頭暈腦脹,本來他只想試探一下楊戩對妖族的看法,沒想到會引出這樣一副長篇大論來,很多新奇的名字和觀點是連自己都沒有想到過的,聽完之后,居然覺得獲益匪淺。雖然有些道理還是似懂非懂,但心里已經肯定了一點,眼前這位真君,確實是位前所未有的值得結交得人,絕不會在意自己妖族的身份。
“真君,可曾記得昔年道友在半路上遇到多寶道人之事?”
楊戩心跳一陣加速,知道孔宣要向他攤牌了,略作回憶,露出恍然的神態(tài):“貧道想起來了,后來貧道還救下了一只美麗的孔雀呢?!?br/>
孔宣聽到“美麗”兩個字,不由面露尷尬之色,行禮道:“實不相瞞,我就是那只孔雀?!?br/>
“什么?”楊戩故作驚訝地站了起來,仔細打量起孔宣來,那古怪的眼光讓這只“美麗的孔雀”渾身不自然,“道友,你……你真是那只孔雀?”
孔宣單膝跪下,朝楊戩施了個大禮道:“當日多蒙真君仗義相救,孔宣愿為真君效忠,以報大恩!”
楊戩沒想到孔宣會對自己下跪,慌忙他身邊,親自將他扶起:“道友乃修煉之士,超然物外,貧道當日也是適逢其會而已,怎當道友如此大禮!”
孔宣當年就對楊戩有先入為主的良好印象,如今見他沒有因自己的妖族身份露出異色,反而親切有禮,心中更加敬佩:“真君不必過謙,當年真君救我性命,又不肯受我報答,還送我靈藥,助我突破瓶頸。如此高義,孔宣怎能忘懷?我在修煉之中忽感應殺劫將至,天下不久即有亂勢,因此借這水患之機,聽到真君在招攬修煉之士,特來相投。”
楊戩沒想到孔宣已經看出天下即將大亂,為報答他的恩情特意趕來相助,心中大為感動,脫口而出:“道友既知殺劫,當回山靜修,何苦來應這劫難?”
孔宣聽楊戩的口氣,竟然是知道殺劫的事情,又驚又佩,說道:“真君仁義,孔宣感激,當年既被真君所救,便已染上因果,此番前來,一為報答大恩,二為了結因果,請真君萬勿嫌棄?!?br/>
“好!既然道友有心,貧道也不必再作矯情,陪你到方才說過,若是誠心相助,縱是異族,也必視為手足兄弟!”楊戩大喜之下,不忘拉攏人心:“或是前世有緣,貧道一見道友就生親近之感,不若你我二人結為異性兄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