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的父親,也就是我的曾祖父,品性好學,就連一個過路的鐵匠來村里打鐵、修理和制作刀具的過程他也仔細在一旁觀察。
????曾祖父曾經(jīng)讀過半年書,之所以最后輟學,并非讀不進,而是因為實在窮得沒錢繼續(xù)讀。
????曾祖父其實酷愛文學,在當?shù)匾膊凰闶俏拿ぁ?br/>
????冬天坐在火爐邊,曾祖父會從柴草中找一根像筆桿一樣的小樹枝,把爐灰刮平當作紙,樹枝作筆,練習書法。
????外公五六歲時,曾祖父遞給他一根樹枝,叫外公跟著他在爐灰上畫,學習如何寫一、二、三、刀、火、灰、豆等筆畫較簡單的漢字。
????外公讀書之前,曾祖父還教他背過三字經(jīng),還背什么“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都要求外公背,當時年幼的外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甚至連讀音都讀不準,不過也背出來了。
????曾祖父酷愛讀書,見誰有書,就去借來抄。
????他在墻壁上釘了一個書架,上面放了好多手抄本,有辦喪事的孝歌、辦喜事的賀詞,還有世俗禮儀等抄本。
????外公有次放暑假時,借來同學的一本小字典,大約200多頁,比袖珍版新華字典小一點。
????曾祖父見了如獲至寶,這種書從哪里能買到他并不知,但他明白即使自己知道了也沒有錢去買,于是立即決定“抄”!
????曾祖父當日就取來白色素紙,裁成的紙比字典寬大的多。
????外公問曾祖父為何要將紙裁得如此之大,曾祖父根據(jù)自己豐富的抄書經(jīng)驗回答說:“做事要有余地,萬一寫錯了,當時沒有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抄完了一頁才發(fā)現(xiàn),怎么改呀?所以要留點空白改錯,要不然重新抄一頁,浪費紙,浪費時間?!?br/>
????當時外公家里沒有桌子,連一塊多余的舊木板都沒有,所以只好用板凳當桌子。
????外公將一張不到一尺高六七寸寬的長板凳端到光線較亮的門口,蹲著抄,跪著抄,腳腿酸脹就坐在地上伸直雙腳,長板凳架在大腿上抄。
????曾祖父心疼地說:“你累了我來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