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處天地之南,一年四季酷熱難當(dāng),故而衣著簡單,很多人卻誤認為她們放蕩,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苗人的文化,苗疆文化與中原一樣源遠流長,他們的始祖是被黃帝趕出中原的魔帝蚩尤,苗人裙擺上都繡著三條線,三條線分別是指河水、長江、烏江,以紀念先祖千辛萬苦、不辭艱辛跨過三條大河而到那里安家落戶的意思。他們紀念先人的方始與我們不同,用他們的說法就是把祖先的功過往經(jīng)歷繡在自己的身上,以示不忘祖先。至于說他們野蠻不通文化就更說不過去了。你想啊!三國時期,苗疆歸于蜀國,是諸葛孔明大力開發(fā)的地方,孔明為了從精神上控制苗疆,不斷的興建漢學(xué),讓苗疆的孩子和漢家子弟一起學(xué)習(xí)漢文化,所以說,他們的文化水平并不會太弱,他們言行直爽,比我漢人更加注重承諾,他們和漢人不同的地方就是說話直接,喜歡玩鬧,很多時候會讓人誤解而已。苗疆的苗藥效果奇佳,絲毫不弱于中原?!?br/>
????說到苗疆,秦風(fēng)是濤濤不絕。
????前世他非常喜歡默山秀水,因為在高度工業(yè)化的時代,那里由于地形偏僻險要、無礦產(chǎn)資源,使得當(dāng)?shù)厥侨珖ㄒ荒軌虮3种匀伙L(fēng)光、青山綠水的地方。
????前輩子的時候,他的一個戰(zhàn)友和他一樣來自貴州,他和那個戰(zhàn)友為了給老家的祖先證明清白,愣是搞到一些苗族的典籍,通過翻譯,大家才弄明了事實的真相。
????那個戰(zhàn)友,平時沉默寡言,和打成一片的戰(zhàn)友們相比,顯得格格不入,但是,他用自己的生命贏得所有的尊敬,在一次執(zhí)行任務(wù)的時候,他用自己的犧牲換取了戰(zhàn)友們的生,對于這樣的人,秦風(fēng)十分尊敬,出于對戰(zhàn)友的懷念,故而有了這么一大堆解釋。
????“因為苗疆的環(huán)境惡劣、猛獸出沒,當(dāng)?shù)氐陌傩詹环帜信?,都有著強健的體魄,剛強的意志,那里的男人與北方游牧民族一樣,爭強好勝、好勇斗狠,他們的節(jié)日慶典與北方游牧民族一樣,就是比勇猛,故而,那里的男性從小就被父母長輩培養(yǎng)起來。三國時期,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兵源,建立了一支勁旅,名叫無當(dāng)飛軍,無當(dāng)飛軍身披鐵甲,能翻山越嶺,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因為有兵械扎馬釘和弩箭及地利把握力,非常精于防守作戰(zhàn)。中原人害怕的窮山惡水,到他們手中則是天然的樂園,具我所知,高麗的地形地貌與苗疆極度相似,不利大軍展開作集團戰(zhàn),楊廣三征高麗,貌似就是讓高麗的地形給拖死的?!?br/>
????“你是說……”李世民眼睛一閃一閃的,到這兒,他已經(jīng)完全明白秦風(fēng)的意思了。
????秦風(fēng)笑道:“您想的沒錯,中原地勢平坦,士兵不適應(yīng)在惡劣的環(huán)境作戰(zhàn),那我們何不學(xué)學(xué)諸葛孔明,建立一支由苗人組成的專門用來對付高麗的勁旅呢?”
????李世民笑道:“自古以來,苗疆不服王化,并以村落、寨子的方式對抗朝廷,朕認為他們不服王化的原因有三,其一,是漢族官員不了解他們的特性,對他們的習(xí)俗信仰加以鄙視并妄加指責(zé),這種行徑要是放在中原,那就是侮辱人的先祖,也難怪人家反抗了;其二、是歷朝歷代沒有將他們當(dāng)作自己人而加以防備、加以欺壓,吃過太多的虧,故而苗疆人對漢人及中原王朝懷有很深的戒備;其三、是歷朝歷代的官員沒有給他們帶去實實在在的改變,故而,對王朝的更迭他們毫不在意。你說到無當(dāng)飛軍,朕也想起來了,蜀漢后期的兵源全部來自苗疆,鄧艾進蜀時,蜀漢人心惶惶,各自考慮出路,唯有姜維率領(lǐng)的那支軍隊戰(zhàn)斗到最后的一兵一卒,可以說,他們一旦認可了某個人,某個政權(quán),就會用生命去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那如何獲取他們的忠誠呢?縱觀諸葛孔明的作為,無外乎三點,首先尊重,尊重他們的習(xí)俗信仰;其次是認同,認同他們是其中之一;再次是一視同仁,讓他們感受到一模一樣的政令。人的信仰可以不同文化可以不同語言可以不同,但是,當(dāng)你全心全意對待一個人的時候,他是能夠感受得了的?!?br/>
????“建立類似于無當(dāng)飛軍的軍隊,既能增加兵源增加軍隊的戰(zhàn)斗力,又能讓苗疆了解朝廷的政令,如果朝廷對士兵一視同仁,待他們回去后肯定會散播朝廷政令的種種好處,久而久之,將再無苗漢之分。朕認為這種方式不但適用于苗疆,也適用于天下百族?!?br/>
????李世民說著說著,自己卻也未這個突如其來的想法先手舞足蹈了起來。
????聽著李世民的設(shè)想,看著已經(jīng)陷入狂喜中的大唐皇帝,秦風(fēng)露出了由衷的敬佩。在后世,民族大一統(tǒng)的思想理念、執(zhí)行方案不就是這么來的么?求同存異,往往會帶來難以言喻的好處,他相信要真的這么做了,百年后,還有沒有其他民族還是尚是兩可,畢竟,漢文化太強悍了,縱觀華夏史,被全部漢化而忘卻本源的少數(shù)民族大有所在,就算到了21世紀,雖然大家的身份證上寫著不同的民族,但除了藏人、蒙人、維吾爾族人等幾個有限的民族,其他民族的人與漢族已經(jīng)毫無差別。漢文化的兼容性、包容性、吞噬性太強悍了,共和國只成立了幾十年的時間,就得為拯救少數(shù)民族文化而傷透腦筋,由此可見,如果一旦實行這樣的政令,未來的大唐將會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