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侍御史鄭泰,后有尚書盧植進諫:
“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br/> 何進不喜,揮手道:“汝等多疑,不足謀大事?!?br/> 此事如箭在弦上。
何況他并不僅僅只召董卓一鎮(zhèn),只要周旋得當,或者可從中再添幾路京軍歸己用,何樂而不為。
見何進執(zhí)意如此,鄭泰,盧植兩人嘆息退朝,就此罷官而去。
次日,上書辭官者近半,朝廷政事幾乎癱瘓。
何進也料想不到。這幫文官反應竟如此劇烈。只好急派使者,讓董卓按兵不動,暫駐澠池縣。
一連串變故,張抗只是默默關注,一邊按事件發(fā)展悄悄部署。
此時再說出面阻止,那等于找抽。
辭官更不可能。
大亂即起,還有什么比手上掌握一支軍隊更穩(wěn)妥呢?
那怕不能打,起碼可以跑?。?br/> 他可沒狂妄到認為區(qū)區(qū)四千人的軍隊、可以一舉消滅二十萬西涼大軍。
事實上,董卓所謂的二十萬西涼大軍,其中水分亦值得探討。
除去后勤、文官、馬夫等等,真正能打的有十萬就不錯了。但那也不是他張抗可以覬覦的存在。
大將軍何進如此大動作,內(nèi)宮張讓等人一早獲知。
道道壞消息如流水般傳入內(nèi)宮,尤其各鎮(zhèn)大軍漸漸逼近京城,張讓等更是慌得一批。
他們倒是日夜召開緊急會議,卻是一籌莫展。
手里沒兵是硬傷!
這可是明爭,不是他們擅長的暗斗,又能商量出什么辦法?
張讓咬牙切齒,拼了吧!
那怕魚死網(wǎng)破,也要把大將軍拖下水。
“此雖下策,但只須緩得一緩,再輔以錢財,讓各鎮(zhèn)退卻。朝廷異已者再慢慢算賬也未遲?!?br/> 張讓的意思是先把大將軍暗殲。
這等于賭博,一個不妥,反而給各鎮(zhèn)兵馬以“清君側”的理由進京。
但不殺何進更悲催,直如眼睜睜瞅著何進揮軍殺入。
他們這些人,一輩子就只知守著內(nèi)宮。出了這扇黃門,天下雖大,卻再無他們?nèi)萆碇亍?br/> 計已安出。
八月,二十七日,黃昏。
陰霾壓城,陰風四起。
張讓等人抽調(diào)平時訓練的刀斧手埋伏在長樂宮嘉德門內(nèi)兩側。
準備妥當,幾人哀告于何太后道:“今大將軍矯詔召外兵至京師,欲滅臣等,望娘娘垂憐賜救?!?br/> 何太后道:“如此,汝等可詣大將軍府謝罪。”
自家哥哥真要一意孤行,她也沒辦法??!
“若到相府,我等骨肉成粉矣。望娘娘宣大將軍入宮諭止之。如將軍不從,不勞煩娘娘為難,臣等唯就娘娘、將軍前自請死。”
何太后一想也是。
讓他們?nèi)ハ喔x罪,自己哥哥暴怒之下,那是去一個死一個......
“汝等且安。”
當下何太后著人宣大將軍入宮。
此時將軍府上,何進正召集一眾文武商討國事。
幸虧大漢的政務制度——
其時天下共分十三州,基本由各州州牧自治。各地方官除非逼不得已,只報喜不報憂。
朝廷短時間缺乏人手還能應付,但饒是如此,何進也慌哪!
今天開會的主題、就是如何從各處快速補充人才進入朝廷中樞......
會議還沒進入主題,何太后已降詔宣大將軍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