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自葉落離開虎威宮,眾人結(jié)伴而去了易虎坊,對于此接下來的劫難卻是絲毫不知。
而那則宮之事也因為眾人的離開而并未發(fā)生改變,葉落三人照舊歸桃源宮其管事寒微所指導(dǎo)。
“此次儀式,本以為會逃離那女魔頭的管轄,誰知到頭來還是回了這方之地”潘爽而道,只怪葉落太過生事,害的他們忘記擇宮一事了,心中抱怨不停。
“萬事有天定,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而今你回歸本處,也算是與桃源宮有一番淵源,你怎的還如此抱怨”葉落而道。
“有什么淵源?我自進入地虎院欲成就一番大事,而今被困在此處,如同籠中之鳥,怕不是什么好淵源也”其而反駁道。
什么緣分之說,什么道法之緣,他皆是不信,事在人為,只要心有所成事,定然萬人讓路。
自入宮寒微便是定下規(guī)矩,未曾經(jīng)過其允許,私自出宮將要受到懲罰。葉落以及蘭靈兒兩人自不是什么東奔西跑玩耍的主,可這使得賈政近、潘爽這兩個歡喜熱鬧的人受了苦,整日在自己房屋中悟道修煉也就罷了,但是呆了半月有余,竟然實力毫無進展,這讓他們更加心生向外桃源宮之外的事來。
但說又過四五日,兩人暗自商議,準備偷偷出宮,去那易虎坊玩耍一番。
此說,一則也是為了適當?shù)姆潘梢幌?,閉關(guān)修煉一月有余,心中生悶;二則,易虎坊乃是整個地虎院最熱鬧之處,除了坊市眾多,其來來往往的弟子更是甚多,不但有新入院的弟子,還有往屆在地虎院修煉的人物在,似天星榜名列第一者慕容錦、施凝之眾,若是機緣巧合,說不定能夠碰到地虎院這等傳說級別低的首席大弟子也。
似這般的強者,在儀式上露面一次已經(jīng)算是莫大榮幸,若是在易虎坊相遇,能夠與之擦肩而過,甚至一番道法交談,可夠他們吹噓一年之余,也不枉在地虎院修煉數(shù)月時光也。
“此番你我兩人而去,定然要在易虎坊逍遙幾日再歸來,若是那女魔頭懲罰我們,也算是值得了”兩人在其房屋之中已然盤算好了,今夜子時便是趁著天黑溜下桃源宮。
“說的什么在理,你我在那繁華之地多多逗留幾日,免得在此處清修也”其有潘爽附和。
兩人白日假裝修煉未曾出門,但見暗夜而至,星空之中群星璀璨,兩人心領(lǐng)神會,帶了一些物件便是偷偷走出屋門,躡手躡腳般的向著山下而去。
但見北屋之中燈燭明亮,其有桃源宮管事寒微身坐木車于石桌之旁,上有香爐之中香氣而升,忽見得微風而動,燈燭閃爍,寒微暗嘆一聲。
自此四人入宮,她便是測出在地虎院皆是有一番大劫難,但天地之機,不可言明,故而下了嚴令,未經(jīng)允許不可私自下山,恐他們遭逢劫數(shù),也是因此而制約四人。
不曾想,天意難改,縱使自己三令五申,這兩人也是其性不改,貪玩耍滑,私自下山。寒微看在眼中也是無可奈何,有些劫數(shù)可以避,但有些劫數(shù)卻是難以更改。
此番劫數(shù)也是因果之道也,正因兩人貪玩所至,故而必然有一番劫難,既然有因而起,定然有果而來。
神識而探,但聞東側(cè)一屋燈火通亮,算算時日,自葉落修身閉關(guān)已然將近一月,燈火白晝而明,始終不見其人,想必是在悟道。
而他之劫難,也將不遠。其修的是劍道,有罡正之風,故而行~事不知退,如同利劍出鞘,不見血便不回鞘,此乃修煉劍術(shù)之戾氣而生也,戾氣而盛,則劫難而生,因果所致,不可更改也。
自己本欲知曉葉落之過往之事,以尋其破解之法,但其心好似并不信任自己,故而不可和盤托出,歡聚儀式一事,她自是知曉的,只因未曾出面便是其劫難之根本。寒微本清心寡欲,不愿卷入解難之中,若是自己出面,也將會波及。
但愿此三人之劫難,能夠盡早消去,其最擔心的還是葉落也。若說實力,足以媲美元嬰級別的任何一名弟子,因此實力越強,劫難越重,世間之事,并不是能夠依仗一柄長劍便能迎刃而化解的,還需忍受心中之疼痛。
古有老者,凡人也,曾有一言,訴說如下: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自己以天命而測,葉落乃天之孤星,命中乃有王者之氣,日后之路定然不凡,但其一生也是坎坷頗多,不可盡數(shù)而言天命也。
再說蘭靈兒之劫難,將在后續(xù)之年,但見目前之兆,無劫難也。
空中星辰遙相望,夜中蟬聲亂入耳;
本是天地一凡人,誤入道門怎堪神;
清心寡欲本無道,心有塵埃劫難到;(此處有斷句:心有塵埃劫,難到。而不是劫難,到)
修界迷亂欲尋道,唯有撫琴霞光照。
心中嘆息四人之命運,她也只可靜觀其變,也不能多加干預(yù),當下吟詞數(shù)句,玉~指揮動,自儲物戒指中飛出一把九弦琴來,當下星辰而至,夜添風云,有鳴蟬之聲,卻不聞人言之樂,故而撫琴而起,以寄之心。
有詩詞為證: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但聞琴音悠揚而傳,聲之所動初心中發(fā)痛,音之所聞時倍感傷懷,琴音時快時慢,時明時暗,曲中之調(diào),忽悲忽喜,忽愁忽思。
此一番之揍曲,曾有詩詞而曰:
指尖神曲如天揍,盡顯凡間人情~事;
聲出于音動人心,音隨于聲恍人魂;
古有鳳凰羽衣曲,今有悲歡離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