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對青云山還是非常熟悉的,他很小的時候就經(jīng)常跟老爸到山上采藥,哪座鋒有什么草,哪個坡有什么花,他全都了如指掌。
“這是秦皮,白蠟樹的樹皮,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br/> “石蟾蜍?它的根叫白木香,可以利水消腫,祛風(fēng)止痛,是金創(chuàng)藥中的一味藥?!?br/> “白頭翁、川斷、冬君子……”
李東采集的都是十分常見的藥材,許多人外出登山旅游的時候都可能見過,只不過不認(rèn)識,或者不知道它是藥材罷了。
事實上人們所見到的植物,許多都可以入藥,例如草地上隨處可見的蒲公英,就有利尿、緩瀉、退黃疸的功效,水溝旁生長的艾蒿,可以去濕散寒、止血消炎,還有路邊的銀杏樹,銀杏果可以抑菌殺菌、祛疾止咳,而銀杏葉中的黃酮醇是自由基的清道夫,能夠改善血液循環(huán),防止細(xì)胞被氧化產(chǎn)生皺紋……
任務(wù)完成度12/200……
36/200……
73/200……
李東自身的藥材知識,加上這段日子對《萬草集》的深入研究,讓他在進山之后如魚得水,采集藥材的速度直線提升。
其實采藥是一個辛苦活兒,李東之所以效率這么高,是因為他與那些職業(yè)采藥人或者以采藥為生的人有著很大的不同,那些人在采藥時,既需要考慮藥用價值,又需要考慮經(jīng)濟價值,像一些藥用價值不高,根本沒人收的藥草,沒有人會采,中草藥有上萬種,許多藥效重復(fù),可以被其他藥材取代,它們的命運最終就會像野草一樣,沒有人會去理會。
但是今天,它們遇見了李東,終于實現(xiàn)了他們的草生價值,當(dāng)然,也可以說是倒八輩子霉了,野火都燒不盡,卻死在了李東的手里,系統(tǒng)任務(wù)只說采集200種藥材,并沒有對藥材的品類進行規(guī)定,所以,只要是藥材,只要有藥效,都可以納入其中。
如果按照當(dāng)?shù)亍姴菥褪撬帯恼f法,那么李東所過之處,簡直就是寸草不生!
很快,夜幕降臨,山里的夜晚來的格外早,李東憑著記憶找到以前跟老爸過夜的一個山洞,進山采藥通常需要幾天甚至更久,所以這些山洞就成為采藥人臨時落腳的地方。
奇怪,今天青云山怎么這么冷清?不僅沒看到采藥人,甚至連這山洞里都沒人落腳。
沒有更好,都是老子的!
李東在山洞附近撿了一些枯樹葉和干樹枝,然后在洞口生起了火,盡管現(xiàn)在是伏天,可深山老林的夜晚溫度還是很低的,篝火一方面可以取暖,一方面可以烹飪食物,再有就是能夠起到驅(qū)除野獸的作用。
李東今天的晚飯是面包、牛奶還有香腸,這對那些留宿在山中的采藥人來說,絕對是豪華套餐。
為了行走方便,也為了能夠采集到更多的藥材,除了像柴刀、繩子這樣的必備品之外,采藥人一般都會盡量減少食物的攜帶量,有條件的會帶一些方便面和壓縮餅干,但大多數(shù)都是饅頭夾肉干,前兩天還可以,可時間一長,免不了會發(fā)霉變質(zhì),當(dāng)然,也有一些比較厲害的采藥人,他們可以通過設(shè)置一些小陷阱,來捕捉一些山中的野味兒,改善一些伙食。
其實吃什么都無所謂,關(guān)鍵是水,上山采藥,對水的消耗特別大,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補水,后果會非常嚴(yán)重,能夠遇到山泉或者小溪自然最好,但上山之前就把希望寄托在這上面,無疑是死路一條,而一般的水瓶,只能裝三四升的水,就算省著點兒喝,基本上也就能堅持兩天的,誰也不可能扛著一桶水翻山越嶺,到時還沒采到藥,累都累死了,李東以前跟著老爸上山,專門負(fù)責(zé)背水,每次他這個當(dāng)兒子的,累的都跟孫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