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類:
1、麋源族領地:
蘊暉城:麋源族聯(lián)邦首府,地處麋源族領地北部地區(qū),緊鄰夙丘裂谷西部谷口,因每日黃昏余暉從裂谷夾縫透過照耀到城市故而得名。
模檜林場:麋源族西南部重點種植作物地區(qū),北臨濁雨森林邊緣,主要出產(chǎn)山林植被農作物與畜牧產(chǎn)品,林場中的農戶不僅在本族群領地內交易,也時常南下越過青沛山脈與長人族人貿易。
藺薰集:麋源族西南部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是模檜林場等麋源族農業(yè)區(qū)域的農作物向麋源族、長人族等其他地區(qū)的貿易中轉樞紐。
嵐暝山脈:位于噬族領地東部山地地區(qū),向東與濁雨森林向臨,向南與長人族領地的秋沐山谷相隔,是枚心河一處源頭支流所在。山脈中主要生活的種族是暗蝥族人。
南棟城:麋源族第三大城市,位于藺薰集的東北方,當中相隔兩個林洞。
林洞:麋源族領地專有的地貌形態(tài),由本地樹木自然生長而構成的特殊通道。雖然林道可以直線穿行,省去繞路遠行的麻煩,但林道中極多野獸毒蟲橫行,麋源族人除非有緊急之事,否則很少走林道。
2、鰭族領地:
南淵海:位于楓蔭三角洲以南、冥邃群島以北,是長人族與鰭族的領地分界線所在海域。
灘淇市:鰭族聯(lián)邦的第二大城市,是鰭族聯(lián)邦最北端的大城市。位于南淵海與沐洲海中間相隔的一條狹長淺灘,北部臨近楓蔭三角洲隔海相望。
3、長人族領地:
莫隱城:位于楓蔭三角洲東北部,云河中游的一段支流流經(jīng)城區(qū),長人族領地的第三大城市。原本此地并沒有城市,由于被發(fā)配至梭炬山的長領族遺民遷移至該地,經(jīng)過五百多年的開拓建設,建成了如今的超大規(guī)模的城市。現(xiàn)已成為長領族**武裝的核心領地。
順津港:位于楓蔭三角洲入海口,是長人族聯(lián)邦與鰭族聯(lián)邦的沿海貿易中心,港口族群混雜,除了時常參與貿易的長人族人與鰭族人外,還有噬族人與麋源族人,還有可能見到漠族人出沒其中。
梭炬山:與云遐鎮(zhèn)一河之隔,人煙稀少,山東側屬于長領族**軍控制范圍。在超紀元580年后,被流放的部分長領族人生活于此,隨后逐步悄悄遷移到東北方的莫隱城區(qū)域。
云遐鎮(zhèn):問天族的四大主要棲息地之一,位于云河中游的一處支流流域,以稚元氏為部族首領。
彭禮城:屬于長人族首府若凡城的一座衛(wèi)星城,星凡河穿城而過,可由水路與若凡城相通。
巨隕沼澤:位于長人族領地的腹地,瘦門嶺向南五百超里處,由很多溪流與濕地交錯組成,總占地面積達到八百多平方超里。
星凡河:云河最長支流,流經(jīng)若凡城與彭禮城等長人族主要城市。
星凡大平原:向東緊鄰巨隕沼澤、向西則靠近彭禮城,屬于長人族領地大部分部族人群的聚居地,聚居人口占長領族總人口的四分之三。
躍蔭山谷:位于青沛山脈南麓正中,是長人族領地到麋源族領地的必經(jīng)之路。根據(jù)兩個聯(lián)邦簽訂的外事條約,由兩大部族的邊界部隊共同把守山谷。
環(huán)石荒原:距青沛山脈東南部三百超里,瘦門嶺以北。在超地紀元一千三百多年前,曾是麋桓族、孟翔族、棲人族三個種族的棲息地,后被血狄群所占。再之后血狄群被剿滅,成為現(xiàn)在的荒原。由于棲人族時常用石塊組成環(huán)狀筑墻保留至今,因此此地故稱為環(huán)石荒原。
4、鳥族領地:
東極瀑布:位于鳥族最東端的邊界,海水由此落至核族領地以外的虛無之地。據(jù)傳說,在超紀元776年時,幾個鳥族人于此地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玄族人的存在。
5、核族領地:
墨壇城:核族聯(lián)邦首府,具體位置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