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淵又與宋應星議論許久,雙方又換過了名帖,按照如今的規(guī)矩,這便算是正式結交了。
在宋應星身上,楊淵看到了一種讓他重新對明王朝產生信心的東西。
那是一種勇于革新,勇于改變的精神,或許正是這種精神讓明王朝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維持時間最久的大一統(tǒng)王朝。
“從來成法,未有久而未變者”。
即便是從宋應星的住處離開,楊淵依舊在回味著這句話。
“三少爺能把這件事做成,那可真是萬家生佛?!毖ν搪犨^楊淵與宋應星的討論,作為曾經的一名農民,他是發(fā)自內心的感佩兩人的這個想法。
“我做不太成?!?br/> 楊淵搖了搖頭。
要減租減息,需要一支堅強的執(zhí)行隊伍,一支強有力的武裝,還有足夠的組織資源,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人發(fā)自內心的認同這種思想。
這些自己目前都沒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楊三公子還不如宋應星。
宋應星只要等到三年考滿,就能轉任一方縣令,將這減租減息推行到實處去,而楊三公子目前則是一個生員。
距離公權力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br/> 楊淵發(fā)出一聲感慨:“同宋先生一聚,至少知道了自己未來的目標卻在何處?!?br/> “老薛反正就跟緊三公子?!毖νе菞U鳥銃嘿嘿笑著:“改日我便把那幾刀紙給宋先生送過來?!?br/> 楊淵一想起這個,就覺得自己當前首先要辦就是辦個造紙場,一百張紙就敢要六兩銀子,這種生意自己不做那都對不起祖宗。
“敢問前面可是洋縣楊潛之當面?”
楊淵正走著,忽然被一個縉紳打扮的人物叫住。
他身材不高,面色有些黝黑,頭上頂著烏紗,手里拿著一柄沉香木折扇,末梢還掛著一個漢白玉的扇墜。
這縉紳旁邊立著兩個身披棉甲的兵士,兵士手中都抱著火銃。
“正是,不知先生是?”
楊淵沉默片刻,在腦中仔細思考了一番,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認識這位人物。
“絳縣韓云,久聞賢父子之名了?!边@位縉紳輕輕撫摸一下唇上的胡須:“我與令兄交情綿密,一見潛之與令兄面貌仿佛,便一下子認了出來,真是巧極。”
楊淵終于恍然,自己這平日里極少出門,一出門還真是必有所收獲,眼前這位就是自己明日準備拜訪的西學領袖、徐光啟弟子韓云。
想不到自己出一趟門,先遇宋應星,后逢韓云,
“家父與家兄對韓大人也是贊不絕口,說來慚愧,學生已經命人向韓大人那里送去拜帖,本想著明日下午再去叨擾?!?br/> “唉,不必,不必。”韓云倒是一副豁達的模樣:“所謂相逢如不偶遇,既然碰見了,那也不必等什么明日,不如去我官舍小坐一番。”
楊淵見他如此熱情,也便應諾。
兩人一邊換著花樣寒暄,一邊奔著漢中府衙而去。
漢中府衙與縣衙并不在一處,從宋應星的住處出來,楊淵又帶著薛旺走了許久,路上又置辦了點禮物,才到達府衙門口。
知府與知縣之間的上下級關系,本來就有值得玩味的地方,如果帶上一個推官,那就更復雜了。
大明的官制講究“大小相制”,具體來說就是言官的聲音很大,來自科道御史的參劾對于高級官員殺傷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