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到姚天動兵敗被殺之后,袁韜慌忙率部撤走,現在待戰(zhàn)后處置方向大致確定之后楊麟率部倉促北上。
在離開之前,委任王日孟為渠縣巡檢司巡檢(明朝在縣一下建立的一個行政單位,在很多不足以建立縣的地方建立巡檢司,如澎湖巡檢司,或者在一些大縣建立一個巡檢司,以作為縣的分支機構),以在周邊四五個集市建立地方政權維持地方秩序。
留下楊威第2步兵司駐防寶芝渡口,以襄助處理土暴子安置工作,穩(wěn)定地方秩序。
以龍之幀第3步兵司為前鋒,率部向曾口巡檢司挺進(在唐朝曾口巡檢司有建立貴仁縣,在明宋時期取消縣建制)。
剛剛離開寶芝渡口,斥候來報,渠縣丁憂在家的禮部主事李含乙起兵反抗大西軍失敗。
十天前在楊麟決定先發(fā)制人率部迎擊土暴子時,渠縣在籍禮部主事李含乙也起兵反抗大西軍。
大西軍雖然號稱五十萬入川,但實際人數則不過十余萬而已,這其中有一大半為軍中眷屬,或者是被裹挾而來為大軍運送糧草的民夫,真正能戰(zhàn)的不過數萬之眾而已。
當今四釧有184個縣,再加上緟慶縣級行政單位更多,在明朝時期雖然地方沒有完全開發(fā)府縣比較少,但也還是有十幾個府,十余萬大西軍進入四釧,如同大江進入大海一樣,在保證要沖與漢中方向戰(zhàn)略進攻方向絕對優(yōu)勢兵力之外,在地方上人員十分有限。
如同過去官紳共治模式一樣,一個縣派出兵馬不過數人而已,以如此少的人力要想控制一個州縣談何容易?
上個月大西軍在占領廣安州之后,大西軍左軍都督馬元利留下數百名兵丁守護廣安城而親率主力攻入順慶城,如此地方留守兵力非常有限。
古代施行官紳共治,官員需要在鄉(xiāng)紳配合下才能有效統(tǒng)御地方,地方鄉(xiāng)紳權力非常大,在地方聲望非常高。
李含乙進士及第,曾在朝廷擔任過為禮部六品主事,在地方門生故舊甚多,可以說一呼百應,短時間內聚集數千壯丁,然后浩浩蕩蕩殺向廣安州。
聽到三千壯丁圍攻廣安州城之后,馬元利大驚失色連忙率部回援。
雙方戰(zhàn)于廣安城下,三天前李含義兵敗被殺,其手下大將王樹極等人更是四處潰散。
楊麟一聽暗自長嘆不已,為情報不明心驚膽顫,更為大明門戶之見而感到頗為憂郁。
自己率軍回援蓬州署理知州務之后,雖然獲得地方鄉(xiāng)紳支持,但一些官員認為這事僭越,有的認為與土暴子無二。
土暴子在占領州縣之后常常自稱什么大王,任命什么州縣官吏,與楊麟無二。
若有說不同,稍稍不同的是楊麟是正經讀書人出生,而土暴子作為多是鄉(xiāng)間地痞無賴。
蓬州兵是地方里兵,土暴子是地方暴民。
除此之外,雙方相差無二,如此一些地方官紳視楊麟,視蓬州兵為二類,不愿意告知機密。
失望之余也感到一陣安慰,那就是李含乙事件再次證明大西軍在地方統(tǒng)治極端虛弱,大西軍需要時間來鞏固所統(tǒng)御地盤。
感到后顧無憂之后,楊麟下令加快行程向曾口巡檢司進發(fā)。
土暴子早如驚弓之鳥根本不敢作戰(zhàn),袁韜相繼撤離曾口巡檢司,通江縣,率領所部主力逃往東面的萬源縣,不到十天功夫官軍相繼收復上述失地。
全軍上下士氣大振,眾人紛紛請戰(zhàn)追擊,看到土暴子有序撤離擔心有詐,再加上新占領地盤需要時間鞏固,楊麟駐軍曾口巡檢司選派官吏鞏固地方統(tǒng)治,派出兵丁肅清地方匪亂。
唐朝之前曾口巡檢司有建立州縣,現在其舊址重新建立貴仁縣,委任營山知縣劉先發(fā)為貴仁縣知縣
委任蓬州吏目王光先為通江縣知縣。
在古代朝廷施行君臣共治,地方施行官紳共治,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各地鄉(xiāng)紳前來拜見。
席開二十余桌看著前來祝賀的鄉(xiāng)紳,楊麟高坐上首不怒自威,問道:“諸位鄉(xiāng)老,我大明開國以來二百七十余年,為何這幾年天下大亂,皇帝吊死煤山老槐樹,老百姓苦不堪言流離失所,地方盜賊四起占領州縣,大家說說,這一切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