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蘇代所說的“萬金”,當(dāng)然不是一萬兩黃金,事實上黃金作為貨幣大規(guī)模流通,那得到千年之后的唐宋時代去了,這個時代的“金”實際上指的是銅制貨幣。
蘇代這句話的實際意思就是你齊國把糧食拿出來,我趙國用錢買,多少錢都不會少你的。
作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中的工商業(yè)大國,趙國這點自信心還是有的。
事實上,錢這個東西,反而是這一次整個議題之中最不重要的一點。最重要的一點,當(dāng)然是齊國肯不肯拿出這些糧食給趙國,幫助趙國度過這燃眉之急。
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外交,就好比是一場辯論會。蘇代作為趙國一方的首席辯手,上來率先提出了“借糧給趙國,我覺得ok?!边@么一個觀點。
那么接下來當(dāng)然不可能就直接由主評委(齊王建和君王后)做出決定,而是應(yīng)該由反方辯手上場。
果然下一刻,一個清朗的聲音立刻響起:“蘇卿此言謬也!”
一名寬袍大袖的齊國大夫昂然出列,眾人定睛一看,原來是齊國大司行田炎,只見田炎先是朝著上首的齊王建和君王后一拱手,隨后侃侃而談。
“蘇卿之言,臣所不取也。臣聞當(dāng)今之世,乃大爭之世也。諸侯相互征伐,故有朝秦暮楚之謂也?;蚪袢蘸峡v,或明日連橫,豈非諸國之常態(tài)也?孔子曰,人無遠(yuǎn)慮,則必有近憂。秦者,齊之遠(yuǎn)慮也,趙者,齊之近憂也。今秦趙相攻于長平,正乃我齊國之幸事也,宜觀之而不可助之,故借糧一事,萬不可行!”
這田炎就說了,這年頭大家你打我我打你那都不算個事,誰打誰都是正常的。而如今秦國是我們齊國的“遠(yuǎn)慮”,趙國是我們齊國的“近憂”,所以你們兩個去打生死好了,我們齊國只管坐山觀虎斗,誰贏誰輸我們齊國都高興,最好是兩敗俱傷,所以借糧這種事情就趕緊拉倒吧。
田炎這個大司行的官職就相當(dāng)于齊國的外交部長,是齊國重臣之一,而且他本身也是齊國田氏王族的一員,因此他的話無疑就代表著齊國一部分大臣的意思。
事實上田炎的這種想法,在這個時候的齊國應(yīng)該屬于主流意見,歷史上的齊國也正是因為秉持著這種坐山觀虎斗的想法,所以既沒有出兵也沒有借糧給趙國。
對于這種言論,蘇代當(dāng)然是有所準(zhǔn)備的,但蘇代還沒有先開口,卻有另外一個人搶先開口了。
“大司行之言,鄙人亦不取也?!?br/> 眾人紛紛轉(zhuǎn)頭看去,卻見說話的是另外一名齊國重臣,大司田周奮。
這位大司田周奮年紀(jì)約莫四十來歲,整個人方臉濃眉,長得一副老實人的模樣,但雙眼之中卻是精光閃爍,鋒芒其中。
當(dāng)下周奮起身出列,對著齊王建和殿中齊國眾臣就是一番高論。
“以臣之見,不如借糧以退秦兵,不借則秦兵不卻,是秦之計中而齊之計過也。且趙之于齊,捍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趙敗,明日必患及齊。夫救趙,高義也,卻秦兵,顯名也。不務(wù)為此而務(wù)愛粟,為國計者過矣。”
這個周奮的意思就是,對于齊國來說,趙國是擋在秦國東進(jìn)面前的屏障,所以為了保護(hù)這個屏障,借糧是應(yīng)該去做的。而且援救趙國逼退秦國這件事情,屬于在諸侯之中大大長臉的事情,為了一點糧食就不去做這件事情,簡直就是扯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