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車苞米終于拉到曬谷場,幾人將苞米棒子抱下來,找好地方碼放好。
雖說是按照工分統(tǒng)一分配的年代,但各地也有自己的具體考量辦法。
除了公共地,他們沒人負責的那一塊的收成都是單獨統(tǒng)計數(shù)量。
每一年每一畝地都有固定的收成標準,超出這個數(shù)量的就可以跟公社對半分。
這也算是對村民們的一種變相貼補和激勵,不然全都同工同酬的話,肯定會有人偷懶。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各家都會專門派人出來看著自家收回來的糧食,免得在曬谷場上被人偷了。
他們幾個知青自然也要輪流派人出來看著自己的收成,這個看著不只是白天也包括晚上。
什么時候苞米曬干了,可以搓下來賣掉什么時候他們的秋收才算徹底結束。
葉青青也不知他們這里算是好還是不好,計劃經(jīng)濟每個生產(chǎn)大隊要求種植的糧食都不一樣。
河東村的兩個生產(chǎn)大隊被要求的都是種苞米,其他村子有種小麥的和高粱米的。
苞米有點熬人,他們這些知青都要一次派兩個出來才能看得住,其他人家肯定也都需要安排人手。
王文久按照往年的安排,葉青青是姑娘家自然不能看晚上,所以她就分在白天,需要做飯的時候會有人來換她回去。
秋天的日頭還有些毒,曬上一天也不太舒服,因著事情少她就直接把雨傘帶過來撐著。
張家媳婦見她看個糧食還要嬌滴滴的撐傘遮陽,就好一通奚落。
結果到了第二天再過來的時候,她也把自己家里的雨傘帶了過來。
被大太陽這樣火辣辣的烤著,是個人都會覺得不舒服。
葉青青看著也懶得理會他們,這些天在這邊看糧食,事情少她就把許博敏的書借過來看。
紅樓這種書看完一遍還可以再看第二遍第三遍,所以在這邊一坐就是十來天她根本不覺得無聊沒事做。
許博敏有時候會跟她分在一起,他過來手中肯定也會攥著一本書,兩人一人坐一邊全都低頭看書,倒是很少會說話。
她對許博敏沒半點想法,自然不會借著這樣的機會去跟他攀談。
而且在她看來想要借許博敏的書來看,只靠她的一日三餐就已經(jīng)足夠了。
這人看著一派風輕云淡但就是個隱形的吃貨,每一頓都不少吃,單看他獨善其身了那么多年,然后突然就把肉票貢獻出來就能看出。
這人之前不是不想吃肉,而是單純的覺得張紅的手藝太差。
她對許博敏沒想法自然也就沒有多余的舉動,兩人就算一道從青年點出來,也是有興致有話題了才會聊上幾句。
她的態(tài)度太多自然簡單,讓許博敏第一次覺得跟異性在一起原來也可以這么自在。
葉青青半點沒察覺到許博敏的變化,她現(xiàn)在就盼著苞米能早點晾好,然后搓成苞米粒賣完了事。
秋收結束也就意味著他們這一年的大任務結束,之后都是一些小事,比如生產(chǎn)隊里修農(nóng)具、比如修路、上山、掃雪,這些都是自愿參加。
當然說是自愿參加其實這種不累人又能拿工分的好事家家都爭搶著要去。
葉青青有空間在手,又知道馬上就能回城,她肯定不會再去跟村民搶。
所以只要這邊的糧食過了稱被生產(chǎn)隊收走,她就可以徹底放松下來。
漫長的冬天還是需要找點事做才行,葉青青已經(jīng)在想要不要找個機會去縣城里找點高中的資料和教材看。
明年三月就會出政策,到時候全社會都可以參加高考,這么好的機會她必須抓住了。
就是不知道現(xiàn)在學校里交的東西跟她當初學的有什么不同,如果比她學的簡單那就最好不過。
要是更難一點,那她也要趁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