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劉貝帶著關(guān)云長和張飛回到莊上,張飛的耐心已經(jīng)磨沒了,不悅吼道:“孔明這廝不回來,卻派個迂腐的儒生,閑談許久不過是耽誤功夫。”
劉貝安慰道:“何須著急,日子到了,孔明也就回來了。”
劉關(guān)張三人賴在諸葛亮的小草屋里不走,日子照常而過,霜降已至,馬上就要過冬了。
這一日,草堂內(nèi)來了兩位書生氣質(zhì)的人,一位白面長須,一位清氣古貌。
劉貝驚喜不已,上前問候道:“哪位是臥龍先生?劉貝叨擾多時了!”
這時書童拿著鐵壺從旁邊過來說道:“這兩位都是先生朋友,這位是潁川石廣元,這位是汝南孟公威?!?br/> 二人紛紛向劉貝作揖,劉貝恭敬禮回了過去,將石廣元和孟公威請進(jìn)了廳堂內(nèi),以好茶相待。
那關(guān)云長和張飛都不在家,跑回新野處理軍務(wù)去了,因此廳堂十分清閑。
三人尷尬的寒暄片刻,孟公威心直口快說道:“實不相瞞,吾二人受孔明所托,來問將軍幾個問題。還請將軍受教?!?br/> 劉貝聽罷心里打起了鼓,這個諸葛亮,還真把自己當(dāng)人物了,竟然派了兩撥人來試探我??次覍碓趺粗嗡?。劉貝心里嘀咕,表面卻是溫文爾雅,伸手客氣道:”但說無妨?!?br/> 石廣元率先問道:“聽聞將軍欲建立和平盛世,即便是結(jié)束了亂世紛爭,這和平該如何長存下去呢?”
“這個簡單,”劉貝早就想過這個問題,“要想達(dá)到和平的統(tǒng)一狀態(tài),無非是權(quán)衡二字?!?br/> “何解?”石廣元不解深意,積極問道。
“權(quán)衡即是權(quán)利的制衡,令中央和地方互相制衡,則四方可安。令君王和百姓互相制衡,即百姓可安。令君王和群臣互相制衡,則朝堂可安。”劉貝說道。
石廣元和孟公威互看了一眼,驚訝說道:“如此一來,豈不是君權(quán)大失?君威不存,如何掌控天下,統(tǒng)領(lǐng)萬民。將軍位極人臣,怎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劉貝看到二人臉上一片慍色,屬實是真震怒了。確實,以他們現(xiàn)在的思想境界,是不可能接受權(quán)力制衡思想的。
但是沒關(guān)系,劉貝還有辦法,他辯解道道:“兩位息怒,不知兩位可曾聽說過君舟民水?若是百姓不能安息,君王如何能夠立足?在其位謀其政也,我說的制衡制約之法,不在外而在內(nèi)也。兩位可以拿筆記下來,好好體會。沒個十年八年你們是想不透的?!?br/> 二人頓時臉紅,劉貝所言確實有些道理,以君舟民水看之,制衡之法,精妙不已。只因一時無能體會精確,放在才失了分寸,現(xiàn)在想來后悔不已。
劉貝倒是毫不介意,繼續(xù)問道:“還有什么問題嗎?”
這時孟公威便道:“若是將軍能助天下和平,又如何看待太平盛世?”
劉貝聞言,想到了初中時期背的古言,情不自禁的念了出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dú)、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天下大同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