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面筋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卻并不容易。
高典看著自己制作出來的面筋,心里一橫,全部用油煎來吃了。
雖然面筋不夠彈牙,也可是不能白白浪費,正好當午飯吃了。
其實高典制作的油煎面筋,味道還是不錯的。這并非面筋的功勞,而是調料的功勞。一樣的調料,縱使口感不怎么好,但是味道相差不大,美味程度卻相差甚遠。
就如同樣是辣,有的辣好吃,有的辣卻難以下咽。
含淚吃完自己制作的面筋,高典重整旗鼓,準備制作下一批面筋。
當然,他不打算冒然開始。
自第一次失敗,高典就在思考失敗的原因。不過他對這方面一竅不通,每個步驟都是按照教程來制作的,他覺得自己每一步都沒錯,可問題是,他制作出來的成品極其失敗。
所以,失敗的原因他找不到。
這并非說高典沒有失敗的地方,可以說他處處都是失敗,所以看起來似乎沒有特別失敗的地方。
再次看了一遍教程,高典依舊沒有信心動手。
浪費材料都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他再次動手也和之前沒有任何差別。
難道是教程出了錯?
高典腦海里想到。
于是他開始上網搜索,網上關于如何制作面筋的教程很多,嗯……還有很多廣告,比如賣面筋機器的。
這上面介紹的一體化面筋機只讓高典停頓了一下,便迅速劃開。
不是他覺得手工的更好,只是一體化的面筋機器太貴,他消費不起。
整體看下來,制作面筋的教程大同小異,和他制作的流程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既然教程上沒有什么區(qū)別,那么說明方法是沒錯的。
現(xiàn)在是網絡時代,網上問各種問題的都有,你能想到不能想到的問題,基本上網上都有人問過。
高典覺得制作面筋失敗應該也是一樣,前面肯定有人已經問過,或許網友的回答能給自己一些啟發(fā)。
高典在網上搜索:自制面筋為什么不夠有韌性?
很快便出現(xiàn)許多搜索結果。
高典挨個看過去。
上面說什么的都有,比如淀粉殘留太多的,,其中說的最多的是和面問題。
高典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和面是基礎中的基礎,看起來簡單,卻是最難的一步。
高典也不是沒有見識,長這么大,耳濡目染了許多。
和面是需要技巧的。
一開始他并沒有注意這點,只是憑著感覺覺得自己和得可以,所以便沒往這方面想。
現(xiàn)在仔細回憶,似乎自己和面就是拿著一頓亂揉,沒什么技巧,全靠蠻勁兒。
如果基礎都沒有打好,后面自然談不上好。
高典自覺已經找到了原因,便在網上尋找和面的教學視頻,一連看了好幾個,這才覺得胸有成竹,準備動手試試。
和面是很有講究的一件事,面粉這種尋常的材料,之所以能夠變成各式各樣的美食,靠的就是和面的不同。
比如說包子皮和餃子皮都是面粉做的,但是兩者區(qū)別很大。包子皮要蒸出來松軟,餃子皮要煮出來緊實。
加水和面,面和水的比例很重要,加不同比例的水和出來的面用途也是不同的。
高典嚴格按照教學視頻里加水,就差拿個量杯和秤。
和面講究朝一個方向和,一開始是朝什么方向,接下來就是朝什么方向。是逆時針還是順時針都沒關系,最重要的是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