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把肉食送回去大蠻城以外,還需要從大蠻城那里運送紅薯或者粟米過來。
這樣一來一回,需要搬運的東西很多。全部靠人來背,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必修要發(fā)明一種運載工具。
如今不是有很多牛了嗎,可以用牛來當畜力,只要做一個車就好了。
車的話,農(nóng)村用的是板車,只有兩個輪子,車轱轆上面加一個車身,就可以了。
平時靠人拉人推如果有需要,用繩子架在牛脖子上,那也勉強可以用的。
王東找來了木,他是木工師傅,兩個人研究了一下。
木聽了王東對車體的大概描述,只是有一點點概念,畢竟這又是跨時代的發(fā)明。
上面的車身是很簡單的,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用一些木板來釘一個沒有蓋子的棺材。當然了,考慮到要裝很多貨物,這個車身要稍微大一些,長兩米,寬一米五左右就好了吧。
這樣的結構一說,木很快就明白了,把這個工作交給了他的徒弟。
最困難的是板車的兩個車輪,車轱轆怎么弄?
圓形的車輪,用木板釘起來,勉強可以看,好像是車輪,但是行動起來堅持不了一分鐘。
因為不夠圓,所以支撐力不夠,不均勻,隨便更重一點的東西就把它給壓破了。
想起農(nóng)村的板車,車輪也不是木頭制作的,而是金屬加上橡膠輪胎。
雖然現(xiàn)在有金屬,但是工藝很差,想要做出那種車輪,估計很難。
王東和木兩個人搞了好幾天,沒有什么進展,木料倒是用掉了一大堆。
這個時候,徒弟們已經(jīng)把車身給做好了,抬著來給王東看。
“尼瑪?shù)模銈冞@幾個人一扛,還真有點像轎子呢!”王東開玩笑地說。
車身做好了有什么用,沒有車輪,簡直就是一個累贅。
“大王,我不知道你說的那個車輪怎么做,但是我們不是有牛嗎,可不可以讓牛直接拉這個木頭框子?”木看著那個車身。
“直接用牛來拉這個木框,你腦洞也太大了一些吧,路上到處都是石頭雜草,這哪里能拉得動,又不是在雪地里的雪橇。。?!?br/>
說到這里,王東突然眼前一亮,對啊,雪橇啊。車輪我弄不出來,雪橇我總能搞定吧。
雪橇雖然也有個雪字,但是也沒有說一定要在雪地里面才能走呀。在這樣的草原,雪橇挺有用的,只要做的好,一定可以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