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客思倍從來(上)
????西貢,按宋代漢語讀音翻譯應為“柴棍”。其中,sài是越文漢字的柴、gon是喃字的棍。越南語sàigon的意思是“棉花”。西貢這個詞還有另一種解釋法,叫做“昆侖”。
????據(jù)現(xiàn)代考證,中國歷史上的“昆侖奴”就是來自西貢(外海昆侖島(今昆山島))上的亞洲馬來黑人。而據(jù)印度歷史記載,西貢自公元三世紀以來就是亞洲最大的奴隸市場,主要向中國銷售奴隸,這種販奴行為一直持續(xù)到明代。而古人發(fā)音不準確,誤將“柴棍”讀為“昆侖”,這才有了“昆侖奴”的名稱。
????趙興隨蒲易安匆匆的趕往阿拉伯商館,他邊走邊好奇的打量著柴棍街頭的景色,街上的行人明顯分成兩個等級,一個等級人穿的衣服很復古,即使以宋代的穿衣水平來看,他們的服裝也顯得過于落伍。那種服裝趙興曾在電視劇里見過,有點接近唐代時期中原人的服飾。
????而另一派人與前者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是:他們頭上纏著高高的纏頭布,服飾打扮接近現(xiàn)代印度人。從他們的膚色看,這些人似乎是當?shù)赝林?,他們的社會地位明顯低于前面的人,他們大都神態(tài)謙恭的尾隨唐裝人身后,臉上帶著討好的笑。
????這是真正的唐裝,趙興在《簪花仕女圖》見過這樣大氣的服裝。越南人稱這種服裝為“襖四身、嫩巴尋(亦稱“嫩乖操”)”。(“襖四身”aotuthan,長衫一類,共四層也。“嫩乖操”nonquaithao;嫩者,笠也;乖者,帶也;操者,巾也,綢一類巾也。)這是他們對正宗唐裝的稱呼。
????對于越南朝服衣冠與唐不二的現(xiàn)象,西晉末年從河南虞城遷移來的胡姓移民后裔,胡季犛有詩曰:“欲問安南事,安南風俗淳;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br/>
????至于越南土著為什么“纏頭”,是因為古越人為了適應當?shù)匮谉崽鞖?,養(yǎng)成了“斷發(fā)”習慣。然而,看到遷居來的漢人一頭長發(fā)后,他們非常羨慕,由于留有長發(fā)的人在越南都是擁有先進文明的貴人,他們有心效仿,沒有頭發(fā)就拿布盤在頭上,裝作長發(fā)漢人,久而久之,“纏頭布”就成了越南文化的一部分。
????蒲易安見到趙興老盯著那群越南人土著看,他會心的一笑,說:“想買奴隸嗎?昆侖奴在這里很便宜,你要在瓊州建基地,需要大量的奴隸,這些人恰好適應當?shù)氐臍夂?。不過,我估計你需要的數(shù)量很大,大約需要兩萬名左右,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采購時間……如果你決定了,我的人可以幫你慢慢囤積?!?br/>
????現(xiàn)代的基因考證證明,中國南方有許多人具有馬來黑人血脈,據(jù)推測,他們應該是中國南方大開發(fā)時,被南方大地主買去,而后融合在漢文明中。與此同時,真正的勤勞而又耐吃苦的馬來黑人,經(jīng)過千年的販售,他們反而在南海上徹底滅絕,而現(xiàn)在留在南洋一帶的土著,都是一群公認的懶人。
????由于中國歷史從來就是帝王家譜,這些民間事物很少被記錄,現(xiàn)代中國人只能通過別國的歷史書,才能慢慢考證出歷史真相。
????既然中國歷史史書上不記載這些,趙興這個歷史盲更不清楚了。這時,他已經(jīng)被蒲易安的口氣嚇住了——兩萬奴隸,這數(shù)目也太嚇人了。
????如果他真做了,史書上不知道該如何記載——血腥的大奴隸主?!這名聲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