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天的早朝上,君臣共討宋亡之緣由,各抒己見。
皇帝終于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
事有本末,劉昊先就將外敵入侵、天災、起事軍的原因,歸結(jié)到了末節(jié)!否定了它們的主要原因的地位。
而將主要原因,歸結(jié)到了宋朝內(nèi)部的四大弊政之上。
第一條大弊政,便在皇室宗親上。
首先是宗室吃供奉。
宋朝剛建立的時候,吃供奉的皇室成員,只有二十余人,人數(shù)極少。
而天下太平了,閑的沒事,便找女人生孩子,生的越多,得到的供奉便越多,到了中期的時候,竟有二十多萬人在吃供奉。
到了晚期,吃供奉的皇室后裔,就更多了,給財政帶來了極為巨大的壓力,宋亡前三十年,皇室吃財政到了巔峰,財政支出的近半,是為了養(yǎng)他們!
朝廷每年田賦收入約兩千二百萬石,其中約一千萬石是存留地方的,而這一千萬石中,有八百萬多石,是要給皇家宗室的祿米!
晉省、豫省等地方,更出現(xiàn)了極端的地方衙門都無力供養(yǎng)當?shù)鼗适业默F(xiàn)象。
宋亡前十年。
晉省地方收入一百五十二萬石,而要供養(yǎng)當?shù)鼗适业牡撁?,竟然高達三百一十二石!
豫省地方收入八十四萬石,而要供養(yǎng)的當?shù)鼗适易谟H祿米,居然高達一百九十二萬石!
為了供養(yǎng)這些皇室宗親,朝廷還需從其他產(chǎn)糧多的地方,調(diào)米給他們,更勞民傷財。
這個問題極為嚴重,引起了君王臣民的重視,士林中多有議論,所謂清流噴皇室,也不是純粹的無的放矢、沒事找事。
后來,朝廷對此事,進行過了變革,一方面壓縮了給他們的供奉,一方面以紙鈔代替(金銀糧等)實物的發(fā)放,總體上削去了他們的利益的約百分之八十。
但是即便這樣,這也是地方百分之二十的收入啊!而特殊地方,譬如晉省,宗室祿米吃地方,還是高達可怕的百分之四十;豫省高達百分之四十五!
皇家宗室,游手好閑,坐吃等死,還算是好的,更加可怕的是,這伙人仗著權勢,還玩起了以權謀私。兼并土地、經(jīng)商謀利,他們是皇室的人,有特權,誰敢置辦他們?
這就太可怕了!
這伙人與一些大商富豪又聯(lián)系了起來,共同成為了阻止稅制改革的一股強大勢力。這是宋亡的第二大原因。
他們有財有勢,又去收買士林,結(jié)果輿論也被他們拉過去了。像魏德之流,名為君子黨首領,沒上位時,裝逼噴朝廷,看起來挺斗士的,上位后,更網(wǎng)羅到了一批附和者,看起來聲勢浩大,其實坊間照樣有一批人在罵他們!
這就好比主位面,某人是官方權威,看起來影響力很大,但是民間照樣不缺罵他的。
某位大佬不是還說過“壓迫剝削不要緊,只要不把百姓逼得造反就行”這樣的混賬大實話嗎?民間一群罵他的,他照樣是專家,照樣做官,還被重用,升職了呢。
只是魏德他們欺世盜名,宋末帝又不足夠賢明,沒認清他們的本質(zhì),拉他們上位了,士林中想謀個好前程的,也就不得不依附他們。
這是宋亡的第三大原因。
宋亡的第四大原因,便是重文輕武。武官見文官,便是同品級,也要低一等。這是因為宋太祖是靠武力打天下的,這貨深知實力即真理,刀口下出政權的道理,擔憂后世子孫鎮(zhèn)不住驕兵悍將,便玩起了這種策略。
劉昊認為,這四大弊政,才是宋亡的根本原因。
否則的話,不管是天災還是外敵,都不會將宋朝壓垮。天災雖然對糧食的生產(chǎn),造成了嚴重的打擊,但是并非顆粒無收,更非總體上的糧食不夠。
而是總體上的糧食,是夠百姓吃的,但是由于分配上的問題,有些人家糧食在倉庫里,陳糧還沒完,新糧又來了,堆積成山,發(fā)霉發(fā)爛,有些人卻餓得挖草根、吃樹皮、餓死,甚至駭人聽聞的吃人肉。
正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說的就是這個現(xiàn)實。
起事軍之所以能彈指間便風靡大江南北,便是由于這種分配機制下,大量百姓都被逼到了要餓死的地步了,而“朱門家”正有無數(shù)的糧食。
這樣的情勢下,為了生存,不搶你搶誰?
昊天教起事,抄家滅門,殺了不知多少大大小小的皇室宗親,以及與他們勾結(jié)的惡霸劣紳,洛陽城的城門上方,還吊著一溜的上千具的尸體呢!
皇帝曾有令,這些尸體,十年之內(nèi),不準收斂。
別以為皇帝是真仁厚之輩,他丫的殺起人來,一句話,就是無數(shù)個人頭。
這伙人被打倒,他們的資產(chǎn)全部充公,剎那之間,流民、餓死人的問題,就得到妥善的解決了,昊天教以此廣收民心;以工代賑,還特么的能促進生產(chǎn)呢;民心安,更積極的送兒子或丈夫入軍伍,還達到了瘋狂擴軍的目的。
這種套路,劉昊在主位面時,學校就苦口婆心的教了,各種紅色的電影與電視劇中,更是一遍又一遍的演繹。
坦率的講,主位面的瓷器國,一個初中生,將他扔到古代位面,玩造反的話,成功幾率都是很大的!他們各個都是人才,造反套路——屠龍之術,都是系統(tǒng)的學過的!
劉昊系統(tǒng)的理了宋亡的幾大原因,更誰本誰末的做了分析判斷,眾臣心悅誠服,表示陛下圣明,心里則對皇帝的言外之意,有了理解。
噴宋的種種弊政,言外之意,那些弊政,就是帝國將會革新的內(nèi)容?。?br/> 這天的早朝,確定了宋亡之因的調(diào)調(diào)。后,司禮監(jiān)草擬了《宋亡論》一篇,皇帝審閱修改之后,刊印下發(fā),要求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官,無論是士林還是布衣百姓,都要好好的學習。
由此,帝國上下,各個方面,都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學習熱潮。衙門內(nèi)自不必說。
昊天教-弘道院行動了起來,學堂之中、茶館酒肆街邊上,說書人據(jù)此高談闊論、鄉(xiāng)野之中,農(nóng)友會組織百姓,展開學習!
這場學習熱潮,歷時長久,影響深遠,深入到了絕大多數(shù)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