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聲:“大家晚上好,我是李我!”
女聲:“大家晚上好,我是珍珍!”
男聲笑道:“珍珍是我們電臺新的女主持,不僅長的夠靚,說話又好聽。”
女聲捂嘴笑道:“李哥就別笑話我了。”
男聲道:“好了,接下來將播出由我和珍珍以及電臺同事制作的《鬼吹燈--盜墓筆記》,歡迎大家收聽?!?br/> 隨著收音機里的主持人開場結(jié)束以后,很快,又傳出了一陣十分詭異的音樂聲,這時一個十分爽朗的中年人聲音大笑道:“老先生,我看你坐在這已經(jīng)一天了,怎么?沒有一點生意上門?”
一個沉重的老人聲咳嗽道:“算命問卦全憑緣分,今日有緣,不如來算一卦?”
中年人道:“哈哈,老先生我可不相信這些東西?!?br/> 老人道:“算命譜卦,自古有之,怎么能不相信呢?”
隨著兩人的交談,漸漸的從算命聊到了風(fēng)水,又從風(fēng)水聊到了前陣子山里被天雷炸出來的一個宋代墓葬。
中年人道:“我可是親眼看到了墓葬,里面好東西太多太多了,之前聽人說,半夜的時候,有一伙人偷摸著上山,盜走了不少寶貝?!?br/> 老人道:“那是倒斗的人?!?br/> 中年人疑惑道:“倒斗是什么?”
老人笑道:“倒斗又稱盜墓!”
中年人眉頭皺起:“盜墓賊?盜他人之墓,是否有損陰德?”
老人道:“倫理常綱,盜墓自是有損陰德,但看的是盜墓之人是何品性,現(xiàn)在不是流行考古嗎?那些考古的人不也是挖人家祖墳?”
中年人道:“考古跟盜墓是兩回事,一個是為了研究古代歷史,一個是為了一己私利!”
老人道:“不不不,在我看來都是一樣的,盜墓賊多為人鄙夷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總有那么一些三教九流聚集在那些陰暗處的下九流謀生勾當(dāng)?shù)娜?,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br/> 中年人嗤笑道:“下九流的人能做些什么大事?!?br/> 老人笑道:“民國時期就有這么一幫下九流勾當(dāng)?shù)娜?,不走尋常路,?dāng)起了英雄好漢來!”
中年人不屑道:“英雄好漢?我怕是綠林大盜吧!”
老人道:“這你就錯了,民國時期,下九流的行當(dāng)中有多少人投敵賣國,又有多少人當(dāng)起了英雄好漢保家衛(wèi)國?反觀你看那些讀書人,賣起國來,可謂是認爹認祖,讓人啼笑皆非!正應(yīng)了那句古語: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br/> 中年人爭辯道:“我可不知有什么下九流行當(dāng)?shù)娜俗銎鹆擞⑿酆脻h,卻總是聽聞有一些盜賊欺凌百姓,掠奪人家財?!?br/> 老人道:“那是你孤陋寡聞,今日見你有緣,跟你說道說道。”
中年人不信的咧嘴笑道:“愿聞其詳!”
老人的聲音似乎在追憶著什么:“那是1911年,一名強人,立于江湖之中,召集十八省三十六行綠林好漢,響應(yīng)國父孫先生的號召,匯聚一起紛紛揭竿而起,聯(lián)合推翻了封建迂腐的大清王朝,吹響了中華崛起之號角……”
隨著廣播的繼續(xù),霍耀文聽的倒是津津有味,雖然這書是他寫的,但廣播劇也改編了不少內(nèi)容,而且有些事情,文字是很難表達出感情的,語言才是人溝通的橋梁。
《鬼吹燈》的廣播劇是提前錄制好的,所以無論是臺詞,還是配音,都是做到盡心盡力。
所以在說道霍英雄的事跡時,就連霍耀文都聽的是心潮澎湃,心里感嘆這個廣播人的功底實在是深厚啊,將書中所撰寫的那個大時代中的人物講述的是活靈活現(xiàn)。
等聽完廣播,已經(jīng)是晚上八點多了,在李我和珍珍的告別下,第一集的廣播劇算是告一段落。
別人聽的如何不知道,但霍耀文自己卻是覺得無論是配音還是背景音樂和在說道一些鬼魅魍魎時的恐怖氣憤,都拿捏的很到位。
《鬼吹燈》的廣播劇結(jié)束后,就是香港電臺的晚間情感節(jié)目,原本霍耀文準(zhǔn)備關(guān)了收音機去睡覺的,但忽然聽到收音機里響起了一個女聲。
“大家好,我是珍珍,又見面了,蕭蕭姐因為懷孕所以暫時不能主持這檔節(jié)目,將有我來代播,希望大家能夠依舊支持我們這檔午夜情感節(jié)目?!?br/>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少年時所鐘愛的那個人……”
...
根據(jù)去年明報調(diào)查,香港收聽廣播的人數(shù),大概在兩百三十萬人左右,全港差不多四百萬的人口,就有二分之一的人,經(jīng)常收聽廣播,這一數(shù)字遠遠大過觀看電影和電視的人。
這其中無非有兩點,一是大家的娛樂方式很少,另外一方面,就是電影和電視都需要花費很高的代價,而收音機不同,一臺小的收音機,最便宜的只需要幾十塊錢,最貴的也不超過幾百塊。
但電影和電視就不同了,電影屬于消耗品,購買一張票就要五塊錢,而且只能看一場。電視機的價格就更高了,最便宜的二手也需要幾百塊,這期間不僅要付出買電視機的錢,還有電費,還有線路的費用。
哪里比的了收音機劃算,再加上收音機同樣可以聽歌曲,聽?wèi)蚯?,聽評書,聽廣播,聽小說,一筆錢享百樣事,孰多孰少,自然不用多言語。
所以隨著《鬼吹燈》廣播劇的熱播,在第三天,霍英雄踏入一座古墓的那一刻,路途中碰到的鬼怪僵尸,雖然配合音效聽起來有點嚇人,但卻是讓不少收聽的聽眾們,直呼過癮。
廣播中所講述的各種鄉(xiāng)野傳聞,民間故事,仿佛都帶著大家重新回到曾經(jīng)聽過的一些坊間傳聞。
香港商業(yè)電臺,一連播出七天,七天夜晚七點的收聽率可謂是爆棚。
雖然現(xiàn)在檢測收聽率的手段很簡陋,不似后世可以采用科技的手段檢測實況收聽人數(shù),但科技不發(fā)達的時代,同樣有他們的檢測方法。
當(dāng)下電臺獲取收聽人數(shù)的方法,大致方法分位三種,即走訪法、日記卡法和寄信法。
走訪法簡單明了,派遣電臺的外派人員,挨家挨戶的敲門詢問。
日記卡法,是以那些電臺提供一本64開的小冊子,一本小冊子可以記錄一名聽眾一周七天的個人收聽情況。
當(dāng)然不是每個聽眾都有小冊子可以記錄自己七天收聽情況的,畢竟紙還要錢呢,收聽廣播的人那么多,怎么可能一人一份,還保證每七天一換?
至于寄信法是看每日每周每月收到的訪信有多少,來綜合判斷出收聽人數(shù)。
這些方法檢測出的收聽人數(shù)肯定是不準(zhǔn)確的,但最少能有個最低收聽率。
從《鬼吹燈》開播的第一天起,何佐芝就讓下面的員工開始動起來,盡可能的走訪更多的聽眾,詢問一下對這部劇的感官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