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的一下,堂下觀戰(zhàn)的百姓們頓時炸了鍋,今天這知府大老爺鐵了心要對付眾人心中的大俠了。
那全庸便是有驚天動地的本事,又怎么能真正和官府放對?
那全庸不過是寫了一本小說而已,怎么的就傳播叛逆言論,造成惡劣影響了,還大逆不道?知府大人這是血口噴人吧!
百姓們?nèi)缫桓C蜂一樣嗡嗡嗡的言論,紛紛出言指責張駿。
“肅靜,肅靜!”
“再不肅靜,本官就將他驅(qū)逐出去!”
張駿掏出驚堂木狠狠的拍了拍,才止住堂下洶涌的發(fā)言。
然后又對李哲問:
“李哲,你可認罪!這邊在座的都是當今文壇的名人宿老,他們都認可本官對你的申訴,他們可都是證明。”
李哲往堂上一看,今天堂上果然是來了一大群文士。
其中有文心雕龍中的宋風,有大天竺的孫先生,還有小說家的黃先生。
文心雕龍的宋風看著最是有格調(diào),一身青袍,面容俊朗,看起來溫文爾雅,頗有古之君子的風范。但就是這家伙一篇文章掀起了討伐《射雕》的風潮,果然是知人知面不知心,這些文人看起來越是郡主,下起手來就越狠。
那宋風這時候面見李哲,不過是二十郎當歲的少年,搖搖頭道:
“哎,可惜了,可惜了,《射雕》雖然不好,但追究其文筆來看,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以你的年紀,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可見你天生才氣縱橫,只是走錯了道而已,好做驚人之語,嘩眾取寵,這樣的文章,這等人才,可惜可惜?!?br/> “我等一棍子打死這樣一個少年,是不是有失圣人寬恕之道呢。”
做出一份為國惜才的樣子。
旁邊那幾個孫先生,黃先生們卻紛紛道:
“宋先生過譽了,在我看來今天此子卻是最不能姑息的,越是才高就越是要痛加申斥,給他一個難忘的教訓,我等也都知道此子才高,但才高還需有德來配,否則有才無德,越是才高,為害就越甚,在歷史上有例為證,蔡京、秦檜等又何嘗不都是才氣縱橫之人,切切不可姑息啊?!?br/> “孫先生說的極是,這小子寫的小說下流污穢,我等恥于與之為伍,還是將他驅(qū)逐出去吧,萬萬不能讓這樣的人繼續(xù)危害世人?!?br/> 一眾人一唱一和,說的跟真的一樣。
張駿聽了,面色大緩,對李哲道:
“李哲,你可都聽見了,這些文壇上的前輩都這樣說,可見本官對你的判斷還是有道理的。你小小年紀,知錯能改還是有希望的,本官也不是一昧要打壓你。只要你認輸服罪,本官也不為己甚,不會多為難你,你畢竟是國朝忠良之后,改了之后還可以從頭再來嘛?!?br/> 張駿期望的看著李哲,希望能聽到李哲親口認罪。他雖然貴為三品大員,但在安王駐燁之地做知府,可也并不容易。現(xiàn)在他無比后悔當初答應了自己那族侄張浦的建議,攬下這趟案子,他堂堂三品大員,攪和進這種事情里,難道是生怕自己腦袋上的虱子不夠多么?
李哲在下面聽到這些人自說自唱,這些人真的以為這樣做作一番之后就能唬住自己,就能一手遮天?還文壇宿老,就這么幾個人就要代表文壇,那其他的那些文人們答不答應,他們也真不知道害羞,不知道沐猴而冠這個成語是怎么寫得。
他們這番做作,或許嚇一群真正初出茅廬的普通人可以,但是想要嚇住這么一顆來自后世的靈魂,一個經(jīng)受了信息時代各種荒謬、震驚、奇談怪論的侵襲的人,那是不可能的。
李哲依然是施施然行了一禮道:
“多謝大老爺垂詢,只是大老爺一直在催小子認罪,認罪,小子自以為壓根兒就沒罪,又怎么能服罪呢?”
“就大老爺叫的這些證人?他們和我一樣都是報紙上的作者,地位平等,難道他們年紀大一些就可以宣判我的罪?別的我就先不說,就說我寫的《射雕》讓孟州日報從三萬份賣到現(xiàn)在十一萬份,短短的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讓報紙銷量增加了將近三倍,可見我的小說受人歡迎火爆的程度。
大老爺也看見了,今天這衙門外站著的可都是我的忠實讀者,他們每個人都被小說癡迷,你們說的文以載道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但是在我看來,所謂小說,寫來就是給人看的,看得人多,看的人喜歡,自然就是好小說,否則你說出一個大天來沒人看還不是白搭?”
“好,說的好!”
門外聽著的人心里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