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有沒有氣運甄乾不知道,關鍵是要看郡主輻射的程度,甄乾可沒有把握救活郡主,就算飲食治療有效,也不過是茍延殘喘罷了。
“綠茶是何物?”
杏仁、胡蘿卜、紫莧在唐代都有,綠茶是什么東西,聽起來和平時喝的茶湯不一樣,李璀自然要問個清楚。
李璀和甄乾走出郡主的閨房,來到前院讓人取過一包茶葉,泡上一杯遞到李璀面前:“王爺,這就是綠茶,和通常喝的茶湯不一樣,但原料都是一樣,制作工藝有些區(qū)別……”。
李璀端起茶盞喝了一口,苦澀中帶著一股清香,在舌尖殘留一絲醇厚之感。
治療郡主的輻射最好使用新鮮的綠茶,新鮮綠茶的外觀色澤鮮綠、有光澤,聞有濃味茶香。泡出的茶湯色澤碧綠,有清香、蘭花香、熟板栗香味等,滋味甘醇爽口,葉底鮮綠明亮。陳舊綠茶的外觀色黃暗晦、無光澤,香氣低沉,如對茶葉用口吹熱氣,濕潤的地方葉色黃且干澀,聞有冷感;泡出的茶湯色澤深黃,味雖醇厚但不爽口,葉底陳黃欠明亮。
甄乾可不想把綠茶制作工藝白白的送給李璀,這可是自己以后賺錢貪欲的不二法寶,自然輕描淡寫道:“此茶來之不易,正好家中尚有一些就獻于王爺,以后草民會經(jīng)常將此茶送到王府!”
不管怎么說李璀都是大唐王爺,這條大魚如何不長期抓在手中,等于手里多了一張長期飯票和保險,一定要用到死為止。
藤原刷雄剛才沒有跟著李璀進去,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見甄乾又拿出一種新喝茶的辦法,就像狗一樣腆了上來:“這茶真的不錯,冬天喝紅茶,夏天喝綠茶,甄兄還真是享受之人?”
甄乾瞥了藤原刷雄一眼,這家伙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出現(xiàn),什么好東西都少不了他,要不是看在殷勤送了一堆禮物的薄面上,真想一腳踢出房門。
李璀心情大好,不僅女兒的傷寒得到了救治,就連大唐名醫(yī)無法醫(yī)治的邪氣入體也有了治療的辦法,再看甄乾眼里多了一些欣慰和贊許。
甄乾心里就郁悶了,剛才李璀明明說要重賞,可是被綠茶事情一打岔,竟然就絕口不提此事了。也不知道是李璀真忘記了,還是故意裝糊涂,反而拉著甄乾品嘗起御廚的手藝來。
唐代宮廷美食還是非常講究的,不過在甄乾看來講究的不是地方,有點暴發(fā)戶的味道。
先說說唐代美食的限制,唐朝建立后,統(tǒng)治者因為自己姓李,于是將老子李耳追命為李唐王朝的始祖,倍加推崇道教,使道教在唐代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成為僅次于佛教的重要宗派。因此,一些道教的習俗風靡了全國,道教對唐代的飲食也有了深刻的影響。
道教的教規(guī)對信徒的日常飲食有嚴格的約束,禁食葷腥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唐朝統(tǒng)治者為了追尊道教,將道教的禁忌推行全國,使全國百姓都以此為約束。特下令“每年正月、七月、十月三元日起十三日至十五日,并宜禁斷宰殺漁獵”。這樣,大唐的百姓即使不信教,也必須遵循此制,前后食素三天。
道教經(jīng)典中認為龍多為鯉魚轉化而來,神圣不可侵犯,食之者將遭遇大禍,加之“鯉”與“李”諧音,唐代統(tǒng)治者于是嚴禁捕殺食用鯉魚。唐玄宗下令“禁捕鯉魚”,凡捕得鯉魚者必須放生,街市有販賣鯉魚者杖六十。推而廣之,唐代統(tǒng)治者更是制定出一系列條例,限制釣魚食用,將禁食鯉魚推廣到限食一切魚蝦。因此,在唐代魚類經(jīng)常成為難入肴饌的珍稀,不過通常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讓百姓捕魚肯定不行,一廂情愿的事情只有迷信腦殘的封建皇帝才能想的出來,在民間依然有人大快朵頤鯉魚,而且婚喪嫁娶的時候也用鯉魚作為禮物。
道教名詞頻繁地出現(xiàn)在飲食、菜肴之中的情況在唐代前基本沒有,然而在唐代的菜譜中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形成一種時尚。用道教名詞命名食品、菜肴有“玉桂仙君”、“仙人鸞”、“八仙盤”、“神仙粥”等等。
唐人食品、菜肴中產(chǎn)生了許多以“長生”、“長命”來命名的肴饌,如“長生粥”、“長命面”等等。
道教講求養(yǎng)生,認為人經(jīng)過修煉可以達到羽化升仙,長生不死。煉制并服食丹藥是其修煉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平時的飲食也特別講求營養(yǎng)。受這種道家飲食習慣的影響,唐代人無論是炊飯、烹茶、釀酒都喜歡在其中放入一些草藥及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物品。這成為唐代飲食文化的一大特點。